李流芳
【注释】 我:作者自己。曾参:春秋时鲁国贤人曾参,字子舆。老夜台:即老坟台,指墓地。冰寒铁瘦石生苔:《晋书·王珣传》:“尝问一客:卿居贫,何以自资?答曰:冬月无冻释寒泉以为薪;夏月无蝇蚊以救渴。” 舍身入海闻还出,君到清凉试问来:舍身入海,意谓舍己全人,舍身救人。《庄子·逍遥游》有云:“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莫返;吾欲独善其身,而未能也。”此句言:你如能舍身救人,就请来告诉我。清凉:清凉寺
【注释】 黄河:指黄河,这里特指黄河以北的地域。木落:指深秋。征帆:出征时所乘船只上的船帆,也泛指行船。 莫道:不要说。 刁酒辣:辛辣。 西山:指山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北,为华山支脉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徐陵去朱尔凝北上时所作,诗题一作《送徐常侍兼呈朱三十二书记》。朱尔凝和徐陵都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儿子。徐陵被送到朱尔凝那里,是因为朱尔凝要北去。 黄河木落见征帆,莫道风寒去路难。
【注释】 闻道:听说。边风:边境的寒风。苦寒:极苦,非常寒冷。风头起处欲行难:风刮起来的地方想走都很困难。中台:指长安(今西安)。封门:关闭门户。 【赏析】 《戏书四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组诗的总题。全诗用比兴手法,写冬日边关的荒凉景色及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失望和不满。 此诗前两句以议论入诗,首句“闻道边风最苦寒”,说明边远地区的风最苦寒,后句“风头起处欲行难”
诗句:楖栗横肩衲挂身,芒鞋踏遍万山云。 译文:僧人穿着粗布衣服,肩上挂着一块布,脚上穿着芒鞋,他已经走过了无数的高山和云雾。 注释:“楖栗”是一种植物的名字,用来制作衣物;“衲”是佛教中用于包裹身体的布片;“芒鞋”是用草制成的鞋子;“万山”表示有很多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他穿着粗布衣服,肩上挂着一块布,脚上穿着芒鞋,已经走过了无数的高山和云雾。这种形象让人想起了一位长途跋涉
【注释】清凉:佛教名词,指清净无染的境界。文殊是佛教中智慧第一的菩萨,住清凉境界。自是凡夫心执著,登山涉水费资粮:意思是说,凡人心中常起分别执着之念,故需修行来破除执著。资粮,即福德资粮。 赏析: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看法。首句问:“文殊何必住清凉,大地何曾不放光。”意思是说,文殊菩萨为什么要住在清凉境界呢?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大地又怎么会没有光明呢?这里的“清凉”
【注释】徐陵,字孝穆,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朱尔凝:人名,不详。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家,曾作《子虚赋》、《上林赋》。凌云:指才学非凡。狗监:指蔡邕。《汉书·艺文志》载“汉兴,有草书师,教以淳气方术”,后因以“狗监”称书法名家。可致身:能获得高官显爵,实现抱负。圣世:太平盛世。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时,希望友人像古代辞赋家司马相如那样,能够青云直上,建功立业
【注释】 献岁:指新年。趋朝:进献于殿廷。玉殿,即玉阶,台阶。垂裳亲见圣人来:指自己以布衣之身而能亲眼见到圣明的君王。怀中三策:指徐陵所上的三条计策。无因献:无法向朝廷献上这些计策。直待:只是等待。临轩:指皇帝登临宫殿。对御裁:指由皇帝来裁定。 【赏析】 这首诗是徐陵在朱尔凝北行时写给他的,诗中表达了徐陵希望朱尔凝能够顺利实现他为北齐出谋划策的愿望。 第一句:“献岁趋朝玉殿开”,描绘了新年伊始
诗句: 二月风光在柳条,高梁流水石栏桥。杏园宴罢春游遍,叱拨银鞍一路骄 译文: 二月的风光在杨柳条上,高高的酒楼下流水潺潺,石栏杆桥下的河水悠悠。杏花盛开的宴会结束后,春天出游赏景,银鞍马在大道上显得格外骄傲。” 注释: 二月: 农历二月,这里特指春季开始的时候 “风光”: 春天的景色 “柳条”: 指杨柳树枝条 “高梁”: 一种酒楼的名称 “流水”: 指小河中的水流动的声音
【注释】 朱尔凝:指朱温。唐末五代时,朱温曾称帝,建立后梁,史称“梁”,朱温之子朱友文,字友文,为朱温之侄,亦以字行,封高平郡王。徐陵: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骈文作家。本诗作者送徐陵北上,有勉励之意。 【译文】 随地流淌着的泉水万斛般多,春暖时棘丛围出一片水波。 一定要用力挽起江流的势头,不能辜负这飞龙的状元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写诗人送好友徐陵北上时的心情和勉励的话。全诗四句
【诗句解读】 1. “胪传唱彻九霄清”:此句描绘了宫廷中热闹非凡的场景,官员们正在高声宣读诏书。 2. “三殿云高五色明”:描述了皇宫的壮丽和庄严,三座宫殿云雾缭绕,光彩照人。 3. “此日承恩多气象”,玉阶先曳锦袍行:诗人在皇帝的面前受到恩宠,显得气度不凡,走在玉石铺成的台阶上。 【译文】 宫廷中官员们在大声宣布皇帝的命令,三座高耸入云的宫殿被五彩缤纷的云霞所环绕,显得格外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