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诗句: 1. 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这是一首诗,作者是王稚登。这首诗描写了他在皋亭龙居湾宿下,与永庆禅院的诸上人一起步行赏月的情景。 2. 每多方外游,见僧即如故: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他外出游玩时,只要遇到僧人就会感到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方外游表示远离世俗的游历,方外指的是佛教徒所说的世俗之外的世界。 3. 灯明一龛下,夜长惬深晤: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盏明亮的灯笼下
【注释】 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 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 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 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从京城赴德州任所的途中,抒写了对家乡的深情。首联先点出“北地”,点明地点;然后说“行欲尽”,说明行程将近结束,暗示了旅途的辛苦与艰难,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和欣喜之情
【注释】 晓起占天色,青天无纤滓。晴空万里无云彩,天空湛蓝无纤尘。 占者忌早晴,暂晴亦可喜。早晴不宜多,短暂晴天亦为好。 瞳眬日未舒,同云复弥弥。太阳尚未升起,天空中阴云密布。 须臾密雪布,咫尺如万里。雪花纷纷飘落,天地间似隔万里。 但见云涛来,茫然失涯涘。只见云雾翻腾涌来,使人感到迷茫无岸。 去住无所凭,始识汗漫理。云海茫茫无处可停歇,才知天地之大无边无际。 天公作此戏,聊戏吾与汝
【注释】 款:驾车行走。龙潭驿:古驿站名,今为南京市白下区龙潭湖附近一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首,每句都紧扣“送”“忆”二字,从不同的方面写友人即将离去的情境和自己的惜别之情,构思巧妙,用语生动,是送别题材中较有特色的作品。 第一首:“款段桥边路欲歧”,意思是说在桥头的路上,马已走完了一半路程。“款段”,指马行缓慢,这里形容车马缓缓前行;“道欲”,即路将要分开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赏析名句”,然后根据要求圈定诗句,再对诗句进行具体赏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首句“西湖有长年小许”,点明诗题和人物;“有”字写出了作者对小许的熟悉程度;“长年”指老船工,表明了诗人对老船工的喜爱。第二句“爱呼小艇载予往来湖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玉岑山脚水潆洄”,以景入题,点明题旨:在玉岑山下,有条小溪,它弯弯曲曲地流淌着。 次句“寒日晖晖下稻堆”,是诗人在山脚下漫步时所见的景象。阳光照射下,一望无际的稻田,犹如金色的海洋;而那金黄色的稻子,又恰似无数颗颗珍珠。此句写景,既写出了稻谷的金黄,又写出了阳光的明媚;既写出了稻田的辽阔,又写出了稻子的美好。 第三句“穿过松冈寻法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赏析时要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一般从思想情感、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展开;形式主要考察诗歌的结构、表达方式、修辞运用及语言特点等。本首诗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答案】 ①“六浮阁歌图”:指画中的六层浮阁。②“十年山阁不得就”:诗人长期在山中居住而未能完成自己的抱负。③“却负青浮日夜浮”:却辜负了青山绿水
【注释】 西泠桥:即西湖上的一座桥梁。多宝峰:指雷峰塔,在杭州南高峰上。石欲摧:石头将要被摧毁。树不开:树枝不能开放。轻烟薄雾:淡淡的烟雾和雾气。斜阳下:夕阳下的景色。泛扁舟小筑来:泛着小船来到这个小房子的旁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西泠桥为景,借西冷桥边的景色描绘自己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西冷桥边的景色。“石欲摧”三字把桥边的景色描写得十分逼真
【诗句释义】 鼓楼冈下路高低,处处萝墙映竹畦。 记得清凉留宿夜,香灯贝叶雨窗西。 【译文】 鼓楼冈下路高低不平,处处都是萝墙映照着竹畦(篱笆)。 记得清凉寺留宿的夜晚,香炉、贝叶经在雨打窗户的西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汪伯昭远行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 首句“鼓楼冈下路高低”,写景:鼓楼冈是地名
小庭风月近来赊,更筑陂陀种杂花。 日出梧阴摇几净,霜前柚实压栏斜。 耽书漫学过难字,爱画终惭对作家。 老懒惟思闲伴侣,斋厨自可办瓜茶。 【注释】: 小庭院的风和月亮最近显得有些迟缓,于是再在池塘旁边修建了曲折的小桥,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太阳从梧桐树后面升起来,把几案上的尘埃都照得一尘不染。 霜降临的时候,园子里的柚子树上,一个个果实垂挂着,像被压弯了腰。 我整天沉迷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