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鲂
《看牡丹二首》是唐代诗人孙鲂创造的一组 七言律诗。以下是诗句与译文: 1. 诗句:莫将红粉比秾华,红粉那堪比此花。 译文:不要拿那些娇艳的红粉来比喻这朵花,它比红粉更美更娇艳。 2. 注释:秾华 - 指繁盛的花。莫将...比... - 不要拿……来和……相比。 3.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极高评价,认为其美超过红粉,无需比较。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审美情趣。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湖上望庐山》。下面是诗句的解释、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辍棹南湖首重回":停下船桨,再次回到南湖。这里的“棹”指的是船桨,“湖”指的是湖泊或河流。 - "笑青吟翠向崔嵬":面带微笑地欣赏着青山翠绿向高处延伸的景象。“崔嵬”是指高耸入云的样子。 2. 译文: - 停船在南湖,我再度回到了这片水天相接的地方。 - 看着那青翠欲滴的山峦
杨柳枝 金堤堤上一林烟,况近清明二月天。别有数枝遥望见,画桥南面拂秋千。 注释:在金堤上长满了柳树,烟雾缭绕,更添了几分幽静的美感。此时正值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远处有数棵柳树,虽然距离较远,但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位于一座画桥的南面,桥下有人在荡秋千。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杨柳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杨柳的美丽和生机。首句“金堤堤上一林烟”描绘了金堤上的杨柳,烟雾弥漫
注释:小眉毛刚刚舒展出新绿的柳条,露珠压着烟雾朦胧不自由。难道是特意折来偏属我心意?依稀与她的眉眼相似是风流。 赏析:诗中“杨柳枝”即指柳树的嫩芽儿。“小眉初展绿条稠,露压烟蒙不自由。”诗人以“小眉初展”、“绿条”等词语,描绘了柳叶初生的娇媚可爱。而“露压烟蒙”又写出了春雨过后,满地落花的景象,更增添了诗的韵味。“莫是折来偏属意,依稀相似是风流。”诗人将柳枝比做美女,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 第一句“未发先愁有一朝”,意思是说在花开之前就已经感到了忧愁,就像是在一天的开始就已经感到了忧愁一样。这里的“愁”字可以理解为对花落的担忧和不安。 第二句“如今零落更魂销”,意思是说现在花已经落下了,更加让人感到忧伤和失落。这里的“魂销”可以理解为心灵受到深深的打击和伤害。 第三句“青丛别后无多色”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 注释:蜀葵因为地位低微所以全部落下了,而荷花虽清高但还未开放。 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 注释:太阳照射下,蝴蝶飞舞而去,紫薇花却独自挺立在树林中。 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 注释:闻到花香却无法与僧人相媲美,看到影子却让我想起了酒杯。 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 注释:谁会嘲笑这晚开的花朵地位低下呢?它虽然春天盛开但却已经凋谢了。
注释:杨柳枝条,是春天的景致,它牵引着人的感情而无法解脱。在众多事物中,杨柳的姿态最动人。尽管知道这地方没有花,但还是忍不住去看它,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 赏析:此诗为咏物言志之作。作者以杨柳之态作比,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注释】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指作者的友人司空图,因他擅长画牡丹,所以称他为“主人”。首徵章句促妖期:即《牡丹赋》中的“以章侯(指画师)之笔,写众花之形”,以章句来催逼花朵开放。已惊常调言多鄙:即《牡丹赋》中的“常恐俗士之见诮”。遽捧高吟愧可知:即《牡丹赋》中的“遂乃俯仰而吟咏”的“遽”,意为急忙、仓促的意思。《牡丹赋》中的“愧可知”是指自己感到惭愧。绝代贞名应愈重,千金方笑更难移
【注释】主人:指牡丹。贤侯:指唐玄宗。辟红房,开辟牡丹花的红色花朵。自张青幄,指自己张开青色帷幕。馨香:香气。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色的灵芝,比喻牡丹花的色泽、香味。只恐梦征他日去,又须疑向凤池傍:《旧唐书·李林甫传》说:“凤阁鸾台,皆林甫之门。”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牡丹的同时,也暗寓了对唐玄宗的忠爱之情。 首联“一年芳胜一年芳,爱重贤侯意异常”。以春花喻人
杨柳枝 数树新栽在画桥,春来犹自长长条。东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注释】 杨柳枝:即《折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