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注释】 锦溪:古地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萝径门:即藤萝径门,是林熙吉为纪念其母亲所作。 【译文】 山中的路石做成的门,狭窄得不能行走。回头望见攀缘的藤萝,迷离了来时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归途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首句“山中石作门”描写了山路崎岖,石门狭窄,暗示着家乡道路艰险、不易通行。第二句“迫窄不可步”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艰险,使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高台日日翠华临,何事颦眉更捧心。 本是苎萝山下女,吴中恩浅越中深。 - 诗句释义: 1. “高台日日翠华临”描绘了宫中高台上每日翠绿的旌旗迎风飘扬的景象。 2. “何事颦眉更捧心”反映了宫中女子因何事而眉头紧锁、双手捂胸的忧思。 3. “本是苧萝山下女”指她本出身于苎萝山这样的偏远之地。 4. “吴中恩浅越中深”表明在吴地(苏州)受到的恩泽远不及南方的越地深厚。 - 赏析:
注释: 柴门:用草和土堆成的简陋的门。幽居:隐居。 鹤梦闲:指隐居者心境悠闲,如同梦中的白鹤一般。 武陵溪上:武陵溪,是一条流经武陵县的溪流,这里泛指山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诗中描绘了诗人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首句“柴门寂寂昼常关”,描绘了诗人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柴门,是用草和土堆成的简陋的门,象征着诗人的简朴生活。寂静的白天
【注释】 日落:太阳落山。溪水寒:溪水结冰,天气寒冷。林疏:树林稀疏。秋色老:秋天的景色已经衰老。柴门:指草屋或小茅屋。白云:指飘浮的云彩。满树丹枫(fēn)老:满树红叶已衰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幽深静寂的秋景图。画面上是落日余晖映照在溪水上,寒气逼人,四周一片萧索。远处的树林稀疏,显得格外苍凉,而近处的树林则枝繁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最后两句写柴门紧闭
诗名:《题落日孤舟扇面送幼孺》 古木苍苍,落照收。谁人独自泛中流。 灯前不敢披图看,恐是松陵别后舟。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晚秋景象。首句“古木苍苍落照收”勾勒出一片苍茫的古木和渐渐西沉的夕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谁人独自泛中流”,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入一个孤独的人物形象,暗示着这位人物可能正独自面对人生的抉择或是旅途中的寂寞。第三句“灯前不敢披图看
【注释】 题画 其三:即《画鹰》其一。 振衣危峰巅,扶桑日初起:振衣指抖开衣服,比喻展翅飞翔;危峰巅指山峰险峻的顶端;扶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太阳;日初起指太阳刚刚从东方露出。 柳色破青烟,桃花带流水:柳树的颜色冲破烟雾,桃花随着流水飘落。 【赏析】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首句“振衣危峰巅”,写画家在峭壁上挥笔作画,身姿矫健,动作敏捷,好像要振翅高飞一般
【注】松风壑:即松风岩,位于今江西上饶县境内。 【赏析】林熙春的这首《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诗,是咏叹“锦溪八景”之一的“松风壑”。首句写山中风声,次句写水涛之声,三句写山中松树,四句写松树下的老翁和赤松子。此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
徐熥的《答葛震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诗中的“闽海”和“吴门”分别代表了诗人的家乡与友人所在的地点。 “闽海与吴门,相隔几千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遥远的距离感。闽海指的是福建的海滨地区,而吴门则是指江苏的苏州,这两个地方在古代中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与经济中心。诗人通过这种地理上的距离来表达自己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君虽吴门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仙词》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年少曾窥宝笈文,青山长礼紫阳君。 注释:年轻时我曾经阅读过珍贵的书籍,我尊敬并崇拜着那些隐居在青山之中的仙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仙人的敬仰之情。诗人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很多珍贵的书籍,而对于那些隐居在青山之中的仙人,诗人更是怀有深深的敬意。这种敬仰之情不仅源于他们对知识的尊重,也源于他们超脱尘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内容,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注意重点把握意象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情感,并注意诗句中常见的文化意象。如“陈山人”是隐居的高人,“茆斋”是草堂茅屋之意;“乳燕”是春日燕子,“香泥”指落花;“斜瞰武陵溪”“闲倚杖藜”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之情。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