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画鸟自喻,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 第一句:“可笑沙头鸟”,诗人看到一幅画,画面上的鸟儿在沙滩上栖息,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这里诗人用了“可笑”二字,意指这种鸟儿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没有生命感。 第二句:“不鸣亦不飞”,进一步描绘画中的鸟儿,它既不鸣叫,也不飞翔,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显得有些不合情理,甚至有点滑稽可笑。 第三句:“何似惊人去”,诗人突然想到一种方法
注释:高田里,成熟的麦子呈现出青色;低田里,初长的稻苗呈现水色。邻居的老人在呼唤神来赛会,树上的布谷鸟鸣叫声响起。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诗中通过对比高低不同的农田,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同时,邻翁唤赛神和枝头鸣布谷等细节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
【注释】冬:冬天。愁寒雨:指冬日里的阴冷细雨。云开:乌云散尽,天晴了。片虹:一道彩虹。出:出现。媚:美好。林塘:水边树木和池塘。赏析:这首七绝以“晚晴”为题,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景色图。首句写冬日里细雨纷飞,寒气逼人;次句写乌云散尽,阳光普照;第三句写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最后一句写夕阳斜照,使周围的树林和池塘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星变二首 其一 注释:众多百姓的星星,如同他们的象征;天上的星辰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星体的散乱,又怎能轻易地预卜灾害与吉祥?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以“众庶星为象”开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关注和思考。接着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周天度有常与何当逢散乱,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无常和难以预测。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灾祥难以预卜的无奈和困惑。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永夜风声急,江涛带雨寒。可堪孤客耳,欹枕梦初残。 译文: 在漫漫长夜中,狂风呼啸,江水波涛汹涌,带着雨水寒气刺骨,真是令人感到难以忍受。作为一位孤独的旅人,我倚靠在枕头上,梦境已经渐渐模糊,只留下一丝淡淡的哀愁。 赏析: 此诗以“舟雨二首其一”为题,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江水翻腾的夜晚中,独自乘坐小舟,面对自然的力量感到无奈和凄凉的景象。首句“永夜风声急,江涛带雨寒”便生动地勾勒出这一画面
【注释】 陶埴:指砚台。 文坛:文学界。 邺中:邺,古地名。三国魏、晋时,邺是北方重镇,文化繁荣,有“邺下”之称。 【译文】 当年陶工制砚只是出于对美的爱好,没想到后来文坛却十分重视它,都称它为自邺中的砚。 【赏析】 《赠董铜雀砚》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写诗人因欣赏董参军所献铜雀砚而作。此诗前两句写自己赞赏董参军的砚台,后两句写文人看重砚台的原因。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但意境高远含蓄。
【注释】 题画四首 其四:画 远山:指远景中的山脉。竞秀:争妍比美,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景色。常清:常保清洁。丹青:指绘画,这里借指画家。理:道理。笔端:指画笔。物情:自然景物的情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诗人以“远山”和“近水”为对象,写远山之高耸入云,山色之美;而近水之清澈,水色之明净;又写画中山水之妙处,是画家所最擅长的地方。全诗四句,每句七字,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
【注释】 万纪: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因心画:即“随心画”,指随心所欲地挥毫泼墨。萃圣文:指集中圣人的文采。笔有彩:指笔力雄健有力。掞风云:张扬风云,指气势磅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题写《书》时,以“万纪”二字自况,说自己与柳公权一样,都是书法家,都善于书法。“因心画”、“萃圣文”两句赞颂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柳公权是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骨力遒劲著称于世,其用笔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题要求赏析“宝应湖望莲花盛开”一句,需要对全诗的内容进行概括。“积水重湖满,新蒲绿叶齐。荷花香十里,宛似若耶溪”四句是写景:湖水波光映日,绿萍如茵,荷花香气四溢,犹如若耶溪边。“宛似若耶溪”是说这情景和若耶溪一样美。 【答案】 译文 宝应湖上,荷叶铺满湖面,新蒲郁郁葱葱。 荷花的香气弥漫十里,宛然若耶溪的美景(仿佛)重现眼前。 注释 宝应湖:即宝应塘
注释:棋盘上的妙用,是方与员的结合;神机的变化,是静与动的交错。旁观者未必能悟其奥妙,而局中的棋手却自有悠闲自在之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围棋对局中双方精妙配合的绝妙诗篇。诗人通过“方”和“员”这两个字来描绘出棋盘上黑白棋子的布局,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神机”一词来形容这种局面,暗示着棋局中充满了玄机和变化,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