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云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能力。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来分析。“横笛两三声”一句,描写了田夫在夜晚吹奏横笛的情态,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夜幕降临,田夫还在田边吹奏着横笛,其音清脆悦耳。而此时,远处牧童的笛声随风传来,与田夫的笛声相互应和,仿佛山涧清泉在谷中回荡。“横笛两三声,清响应山谷”两句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先是远处传来几声笛韵
注释: 1. 衣沾山翠湿:衣服被山上的绿色草木染湿了。 2. 笛韵野风清:笛声与田野上的清风相互交融,显得格外清新。 3. 未解歌长夜: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唱长夜的曲子。 4. 空闻扣角声: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角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间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自然之中。 首句“衣沾山翠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
诗句释义: 1. 烟雨棹扁舟,披蓑钓大泽。 - 注释:在烟雾缭绕的天气里,划着小船,穿着雨衣去湖中钓鱼。 -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披蓑”和“大泽”两个细节,营造出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2. 得鱼换酒归,始道渔家乐。 - 注释:钓到鱼后,用换来的酒来庆祝,才发现这是渔夫的快乐。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渔夫生活方式的羡慕,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渔家生活的乐趣。 译文:
注释: - 朱明洞景八首:是唐代诗人李嘉佑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 - 其八:指其中的第八首,即《灌园小憩》。 - 灌园小憩:在花园中休息。 译文: 我有俸禄不追求高官厚禄, 无心于权位和功名利禄之事, 只愿像农夫一样耕耘自己的田地, 此地让我忘掉了烦恼和劳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在田间的劳作与享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他并不贪图富贵荣华
已得琴中趣,更操弦上音。 美哉山泽意,谁解识汾阴。 注释介绍: 1. 琴中趣:指弹琴时所体会到的乐趣,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2. 弦上音:指弹奏出的美妙声音,暗示了音乐的美妙和动人之处。 3. 美哉:用来形容事物美好、令人赞叹。 4. 山泽意:指的是自然景观中的山和水,暗喻音乐能够表达大自然的美。 5. 汾阴:地名,这里代指某个特定的音乐场景或作品。 赏析:
【注释】 繁星:众多星星。俱拱北:全都向北。何事:为什么。却:退却。群飞:成群地飞行。仁爱:对人民的爱护,这里指皇帝。天常:天常的意涵,指上天的意志。炳几:光明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景仰唐明皇“天宝”年间的“仁恩”,以及当时政治清明而作。诗人借景抒怀,抒发自己对唐明皇盛世太平的无限向往之情。 首句“繁星俱拱北”,用“繁星”比喻众多的官员,他们全都向北,即朝拜北方皇帝(明皇)
注释:斧头砍进森林的时候,霜降后叶子全都脱落。 太阳落山时我回到家中,秋天的声音在树林里响起。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画面。开篇两句“斧斤入山时,霜高叶尽脱”,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寒霜初降、林木凋零的深秋景象。接着,“日晚始还家,秋声振木末”,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将读者的视角从山林引向家门,展现了一幅日暮归家、秋意渐浓的温馨画面。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映衬
注释:洞口远离的烟林幽深,山中深处石径蜿蜒。夕阳下歌声相互回应,一起回到明亮的月光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在山林中的劳作生活。他远离喧嚣,独自在山洞里辛勤劳动,周围是幽深的烟林和山中深深的石径。夕阳下他与山林中的鸟儿们一起唱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着亲密的交流。夜晚时分,他与明月相伴,一同回到家中。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注释: 久雨之后,农民厌恶久雨的天气,而新晴之后,他们又喜欢在旷野中眺望。 楼台多被晚霞映照,海和云朵都染上了红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小诗。首句以“久雨”和“新晴”两个时间点来表现农家的生活变化。久雨后,农民们厌倦了长时间的雨天;而新晴之后,他们又喜欢在旷野中眺望。这种情感的转变,既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第二句以“同”字来表达“同望”的意思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画鸟自喻,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 第一句:“可笑沙头鸟”,诗人看到一幅画,画面上的鸟儿在沙滩上栖息,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这里诗人用了“可笑”二字,意指这种鸟儿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没有生命感。 第二句:“不鸣亦不飞”,进一步描绘画中的鸟儿,它既不鸣叫,也不飞翔,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显得有些不合情理,甚至有点滑稽可笑。 第三句:“何似惊人去”,诗人突然想到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