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和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文宣王及其弟子赞”,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根据注释翻译诗句,并结合注解赏析诗句。 【答案】 译文:“文宣王”即文宣皇帝萧宝卷。他和他的弟子们作《赞》,赞扬他的功德。“养才以道,圣人兼济”,意思是说用正道来培养人才,圣明的君主才能兼济天下。“始谓不仁,问鲍良喜”
诗句解析与注释: - “大哉圣宣,斯文在兹。” - 关键词解释: "大哉" 表示赞美的语气词,用于强调;“圣宣”指的是圣明的君王或圣人;“斯文”指文化、学问。 - 赏析: 此句表明了对文宣王及其所传授的学问(斯文)的高度赞扬和推崇。 - “帝王之式,古今之师。” - 关键词解释: "帝王之式" 意味着帝王的典范或标准;“古今之师”指代历代的楷模。 - 赏析: 这句话强调文宣王不仅是一位帝王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景物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分析诗中的手法(衬托、对比、渲染、铺张、用典等)及表达效果;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作用。本题属于综合赏析,考生要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是全诗的第一句,点明主题,即赞美孔子及其弟子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卓越文化成就。“道义正己,文学擅科”意思是说孔子以道义自律、端正自己的言行
【注释】谦德:谦逊的品德。知二:指谦虚。器实:才能实在。动必几先:行动总是先见之明。孰:谁,哪个。辩:通达。一使存鲁:一次派去保存鲁国。五国:指春秋时期鲁、齐、宋、陈、卫。变:发生变故。终相其主:最终辅佐他的君主。誉处悠远:美誉流传久远。 【赏析】这首诗以《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为题,赞美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德。诗中首先称赞孔子的谦虚品德,然后描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
渔父词 一首抒怀之作,展现乐观向上精神 1. 诗词原文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 唯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 2. 诗词释义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在静谧的水湾和幽深的岛屿之间自由盘桓,一只小舟随波逐流,随心所欲。 唯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唯一拥有的东西,就是这份自由,无需为生活担忧或忧虑他人感受。 3. 关键词注释 - 清湾:宁静的水面,环境优美。 - 幽岛
【诗句释义】 德以充性,行以澡身。 “德以充性”意为通过德行来充实本性;“行以澡身”意即通过行为净化自我。 二事在躬,日跻而新。 “二事”即指德行和行为,“在躬”意为亲身实践;“跻而新”则意为随着实践逐渐更新自我。 并驱贤科,得颜与邻。 “并驱贤科”表示共同学习圣贤榜样;“颜与邻”则意味着成为像颜渊一样的贤者,并与邻居一样有德行。 不幸斯疾,命也莫伸。 “不幸斯疾”意即由于疾病不幸
【注释】 循良:遵循良法。 有政:施行仁政。 宰:宰相。千室百乘:形容官位高,食禄多。 师门:指师承之家,即家学渊源。 育材:培养人才。 治心扶性:治理思想,培养性情。 退则进之,琢磨之柄:退隐时可以作为进退的依据。 【赏析】 此诗以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为例,阐述了循良之道的重要性。首句“循良之要,在于有政”,强调了遵循良法、施行仁义政治的重要性。接下来三句“可使为宰,千室百乘。师门育材
【注释】: 懿德贤行,有一则尊:懿美高尚的德行和贤良的品行。 子也履之,成性存存:你也会践行它,保持你的本性。 骍角有用,犁牛莫论:红色角的牛是有用的,耕田的犁牛不能相比。 刑政之言,惠施元元:刑罚政治的话,对百姓来说是有益的。 【译文】: 懿美的德行、贤良的品行,这是人们所尊崇。 儿子也要践行它,保持自己的本性。 红色角的牛是有用的,耕田的犁牛不能相提并论。 刑罚政治的话,对百姓来说是有益的
诗句原文: 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 译文: 春天来临,渭阳的花气息弥漫着整个空间,春天回到大地,大自然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和谐,清晨的雾气飘荡着,波浪在湖面上翻滚,船儿随着我一同归去,心中充满了愉悦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首句“春入渭阳花气多”直接点明了春天的到来
诗句翻译:我手头的活计岂能名,万顷波心月影清。倾绿酒,糁藜羹,保任衣中一物灵。 注释解释:侬家活计岂能明:侬家,指我的;活计,生计;岂能,哪里能够;名,名分;万顷波心月影清:万顷波心,形容江面波光粼粼;月影清,月光下的水面清晰明亮。倾绿酒,糁藜羹,保任衣中一物灵:倾绿酒,用绿色的酒;糁藜羹,用豆粉做的汤;保任,保持;衣中一物灵,指衣服中的一件物品具有灵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