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
诗句翻译:我手头的活计岂能名,万顷波心月影清。倾绿酒,糁藜羹,保任衣中一物灵。 注释解释:侬家活计岂能明:侬家,指我的;活计,生计;岂能,哪里能够;名,名分;万顷波心月影清:万顷波心,形容江面波光粼粼;月影清,月光下的水面清晰明亮。倾绿酒,糁藜羹,保任衣中一物灵:倾绿酒,用绿色的酒;糁藜羹,用豆粉做的汤;保任,保持;衣中一物灵,指衣服中的一件物品具有灵气。赏析
《渔父词》 辛弃疾 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 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注释解析: 1. 诗句“远水无涯山有邻”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江景,暗示着距离虽远但心与心相通。 2. “相看岁晚更情亲”表达了岁月流转中,彼此间的情感愈发深厚。 3. “笛里月,酒中身”,通过音乐和美酒来表达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 4. “举头无我一般人”意味着在自然界和世俗纷扰之外找到了自我。 赏析:
注释: 无数菰蒲闲藕花,荷叶丛生水边。 棹歌轻举酌流霞。船桨划动水波荡漾,我举起酒壶喝光。 随家好,转山斜,也有孤村三两家。跟随家人喜好,转过山丘时见到一两座村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无数菰蒲闲藕花”,以“无数”形容菰蒲和莲藕,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菰、蒲、荷都是江南常见的植物,它们在水中生长
诗句:“骇浪吞舟脱巨鳞” 译文:巨大的波浪像要吞噬整条船一样,巨鳞被巨浪冲走。 注释:1. 骇浪吞舟脱巨鳞:巨浪巨大到能够吞噬整条船,巨鳞(大鱼的鳞片)被巨浪冲走。 赏析:此句描绘了海上风暴的壮观场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海浪的力量之大,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与无情。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写,引出了对捕鱼技艺的反思,暗示即使拥有再高超的捕鱼技术,也可能难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捕捉到鱼
【译文】 文宣王及其弟子们赞颂: 德行第一,在学徒中最为突出。 不偏不倚,乐于道义而安于其居处。 食尘非常忠诚,身处贫陋仍保持自我。 应该称颂贤人,岂止是愚昧之人
渔父词 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 注释: - 青草开时:指春天到来时,草开始发芽。 - 已过船:表示时间已经过了船只可以航行的时候。 - 锦鳞:指五彩斑斓的鱼,这里用来象征美好的生命。 - 浪痕圆:形容波浪留下的痕迹像圆环一样。 - 竹叶酒:一种用竹子叶子浸泡而成的酒,通常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 柳花毡:柳树的花做成的毛毯或枕头。 - 沙鸥
【注释】渔父词:即《渔父》词。渔父:指隐居江湖的渔人。湛(zàn)虚明:深潭,水清且明。小笠轻蓑:指渔夫的斗笠和蓑衣。明鉴里:指清澈如镜的湖水。縠纹生:指水波微漾,泛起皱纹。白鹭飞来空外声:指白鹭从湖面上飞起,其鸣叫声传至远方。 【赏析】《渔父》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渔父词》就是以《渔父》为题材创作的新体乐府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清新幽静的江南水乡图画;后两句写白鹭飞翔
注释: 鱼信:指书信,借指消息。 花信开:花儿盛开的时节到来。 浪暖桃花夜转雷:浪花温暖,桃花在夜晚转瞬即逝,就像雷声一样突然响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到来和桃花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鱼信还催花信开”,以鱼儿传信为喻,暗示春天的消息已经来临。第二句“花风得得为谁来”,以花香四溢的景象为背景,暗指春天的到来并非为了谁,而是为了万物的生长
注释:渔父词 谁云:谁说。渔父:指打渔的老翁,这里借指隐居不仕的文人。一叶:指小船。浮家:漂泊水上人家。万虑空:把种种忧思全都抛却了。破浪:破水前进。迎风:迎着顺风航行。睡起蓬窗日正中:睡醒时看到太阳正好正对着窗户,指清晨。 译文:谁说打鱼的老头是愚蠢的人呢,他乘着小船在水上漂泊,把一切忧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轻破浪,细迎风,睡醒时看到太阳正好正对着窗户,这是在清晨。 赏析:此诗以写渔父为题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中和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两句描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六条龙在淮海之滨盘旋飞舞,众多骑兵正在吴国的渡口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