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注释:八月时,商星(即心宿)飞得又高又远,发出声音。巨福来到,群鸟不害怕。怀抱着一只鸡来参加宴会,手上握着龙蛇。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物寄寓情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联以“商”和“巨福”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八月时节,商星飞得又高又远,发出嗡嗡的响声。此时,天降大福,群鸟欢舞,不再惊惶。第三联则由“商”引出“巨福”,以“一鸡”“龙蛇”作为比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谶 其十二 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 比肩三九族,足下一有分。 注释: 艮(音gǎn),八卦之一,为山;玄旨,即玄妙的意思。通尊媚亦尊,意思是说,通达尊贵的人也受到尊崇。比肩三九族,意思是说,和你有相同地位的有三十个家族。足下,是谦辞,表示对人的敬称,这里是说自己。有分,是说有份,这里指有地位或权利。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达尊贵的地位,也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谶”,“量”,“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默写答题技巧:①要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举一反三。②要注意同音异义词。只有仔细分析字形
【注释】 谶 其九:指这首诗。谶,预言、预示。其九,诗的第九首。 捧物何曾捧:捧着东西,难道真的捧得起来吗? 言勤又不勤:说话很勤快,但行动上又显得懒散。 唯书四句偈:只能写几句偈语。 将,带。 对瑞田人:对那瑞田的人(即田家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田间劳作时偶遇一位僧人的感慨。僧人在劳作间隙吟诵佛经,而诗人却忙于干活,不能与僧人交谈。于是诗人感叹道:“我捧起的东西
【注释】: 谶(chèn):预兆,预示。 其十:指《谶纬》中的第十篇。 心里能藏事,说向汉江滨:意思是心中的秘密,只能向汉江之滨的人诉说,不能向外泄露。汉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一段,流经湖北武汉市,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湖波探水月,将照二三人:湖水映照着月光,仿佛在照亮二三知己。二三人,泛指知心朋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含蓄、内敛的情感。诗人以湖波映月的意象
注释: 谶 其四:这是谶诗的第四句。谶,古代预言吉凶的文书;谶纬,即把经书的内容附会为神仙怪异的言论。 震旦:指中国。震旦,古代对东方的别称,这里借指中国。 要假侄孙脚下行:要假借侄子的脚下走。这里指和尚要通过侄子的脚底下去往远方。 金鸡解衔一颗米:金鸡,比喻和尚。金鸡解衔一颗米,比喻和尚用一根草茎(米)作为念珠,表示诵经修行。 供养十方罗汉僧:供养,供奉、供养的意思。十方,佛教语
【注释】 谶:预言;谶书。 无碍:指不受拘束、不拘泥。 师承:师父传授的法门,即佛家所讲的“传灯”。 没绳:没有约束。 六枝:佛教语。谓佛性有六种,即常、乐、我、净、圆、妙。 【赏析】 本诗写一个僧人在求道过程中,既不受外界干扰,又能随缘应机,悟得真谛的故事。 首句“起自求无碍”,点出主题,是说从开始修行时起,就一心向善,不求人知,不为尘网所累。 次句“师传我没绳”,是说从师受戒之后,就断了俗念
【注释】谶:预言。称名:指名字,这里借指人的名字。谶,预言、符瑞之类的事,多指吉凶的预示或祸福的征兆。初首不称名:即“初无其名”。风狂又有声:风狂,形容声音很大。 【赏析】这首诗是《谶》诗中的第六句,全诗共四句。诗人在描绘一个场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初无其名 ——开始时并不出名,没有名气。 风狂 ——形容声音很大。 又:副词。 又有声
注释: 谶 其二: 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译文: 心中虽有吉祥之兆,但外面却很凶险;川下僧人的住所名字并不吉利。 因为遇到毒龙而生了儿子,所以忽然间遇到了一只小鼠而感到寂寞和无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中的“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等词语,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注释】谶:预言。尊胜:尊贵、胜利。今藏古:现在藏在过去。无肱(gōng):没有胳膊,比喻没有依靠。也有肱:比喻有依靠。龙来:传说中龙是能飞的,能来指神龙降临。方受宝:正好得到宝物。捧物:捧着物品。复嫌名:又嫌名字。 【赏析】这首五言绝句写一尊佛像。诗的前两句写佛祖的崇高地位。第三句用神话传说表现了佛像的神奇,第四句写佛祖的慈悲,最后以“无肱亦有肱”一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