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其内容为: 苍忙遗二老,俯仰近十秋。松柏摧高冈,凤麟隐沧洲。吾道遽如许,斯人安可求。当年西门路,感涕吟山丘。矧我于韩门,忝与李汉俦。遗文念当序,举笔心先愁。岁寒赖有公,名节姱以修。愿言爱体素,一柱回狂流。天伦岂不伤,天运良悠悠。 译文: 苍茫岁月已过两老人,转眼间已是十个秋年。松柏被摧毁高耸的山峰,凤凰麒麟隐匿在辽阔的江洲。我的学说如此匆忙地消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其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此张希良书斋去祖垄不百步扁曰望松取后山思亭记中语也”要求概括诗句的内容,并指出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这些提示,从整体到局部逐句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要联系全诗,不能割裂。 “此张希良书斋去祖垄不百步扁曰望松取后山思亭记中语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前两句可知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庚寅秋:庚寅年秋天,即唐代天宝五年(745)。 2. 病得语不复诠次:生病后,说话也变得支离破碎,不再能像以前那样条理清晰。 3. 名曰感怀:这是诗的题目。 4. 祖龙制八极:传说中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祖龙”,意思是自己比龙还要伟大
这首诗的译文是:蟋蟀在空阶上鸣叫,声音悠扬直到天亮。我因感伤而睡不着,只好推枕找诗句。世间万物都高兴得合时宜,唯独我独自不如意。悠悠岁月中怀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到了年老的时候却只能归隐田园。长歌豳风七月篇,掩卷泪如雨滂沱。微小的虫儿也能得到赏识,我吟咏却徒劳自苦。周公梦不到啊,哀痛啊不能及汝!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生活在田野和村庄中,以夜间活动为主。 - 亹亹:形容蟋蟀叫声连绵不断。 -
杂诗三首 《杂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后稷播百谷、新苗化为旧、古穗还为春等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农业的重要性的肯定与赞颂。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前四句写农事,后两句抒情,结构谨严。此诗以“杂诗”命名,表明它是在民间流行的诗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的语言质朴通俗,内容真实生动,形式活泼轻快,音调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 【注释】 (1)后稷:传说中周代的始祖。
【注释】 忆昔登王畿:回忆当年登上京城时。王畿,即京都或京城。王畿指京城洛阳。 花柳春烂烂:春天的花儿柳树开得十分茂盛。烂烂,形容色彩鲜艳灿烂。 芳年亲与朋:青春年少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游玩。芳年,美好年华。 美酒夜复旦:晚上喝的美酒吧盏交错,歌声不绝。 参差隔世路:道路崎岖不平,好像隔开了尘世之路。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荏苒岁华晏: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时光飞逝。荏苒,时间推移的样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所涉及的诗句,仔细辨别正误。 “卧疴云林下,寂寂谁与居”是说作者在山中卧病,没有人来探望,这一句写自己卧病在床,没有人来看望,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抑郁不得志的苦闷。 “高风下木叶,泠泠晚窗虚”是说秋风吹动树叶,从窗外传来了凄清的音乐声,这两句写深秋季节,萧瑟凄凉,秋风落叶,寒气袭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 “田间”二字点出题目,表明这是写于农村田园的作品。首联写景:“牛羊散空烟,凫鸭满平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图。诗人从空中看,一片空旷的原野,牛羊悠闲自得,自由自在;水边的田野,鸭子在水面上嬉戏。颔联写人:“扶藜度西麓,脱屦涉南涧”,诗人拄着藜杖走过西边的山岭,脱下鞋袜涉过南面的溪涧。颈联写物:“行观赪肩穫
《村居晚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居住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 译文: 清风拂过层层阴霾,清凉的雨丝洒落在稀疏的点上。 树木郁郁葱葱,草色碧绿鲜嫩。 山林深处没有行人的车辙,孤寂的柴门紧锁。 思念远方的人儿心绪难平,残阳映照在西边的山岗。 注释: 1. 清风起层阴:清风轻轻吹过层层阴霾,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凉雨放疏点
【注释】 吴仲退:作者的朋友,字子进。 周南翁:作者的朋友,字景远。 法云寺:在苏州虎丘山北麓。 玉阁:法云寺内建有玉佛阁,相传为唐代鉴真和尚所建。 沧洲:即沧海,大湖。 岚影:山间水汽凝结成的白色影子。 虚碧:指空阔的碧水。 晴素:晴空如洗。 双鹭起:两只白鹭飞起。 孤帆度:孤船驶过。 凭阑足清眺:倚栏杆眺望。 隐几得玄悟:坐在石几上,悟到禅理。 顾兹:此,指眼前的景色。 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