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钦韩
诗句释义及赏析 华州: - 这是一首描述华州(今陕西省宝鸡市)的诗,展现了华州的地理环境和军事氛围。 镇国军锋建将坛: - 描述了在镇国军(指宋代的镇国军,是宋初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中建立了将军祭坛的场景。 清笳候火报平安: - 这里“清笳”指的是清脆的军号声,通常用于报告战况或传递命令。“候火”可能是指观察天象以预测战争的胜败。这里的“报平安”可能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向皇帝报告战争结果。
秦中早秋 渭水西风一夕寒,鸳机新月盼刀环。 炉香蜡泪谁家思,乞画江南数叠山。 注释: ① 秦中早秋 —— 秦地秋天的早晨。秦中,泛指秦地,即长安一带。早秋,指秋季的初期。 ② 渭水西风 —— 渭水流经秦中的西部。渭水西风,即渭水西风吹动着树木和大地。 ③ 一夕寒 —— 一夜之间天气骤变,寒冷异常。 ④ 鸳机 —— 织布机。这里指织布时用的梭子。 ⑤ 新月 —— 刚出现的月亮。 ⑥ 盼刀环 ——
诗句释义: 1. 南楼纵目揖峥嵘——在南楼上放眼远眺,欣赏着眼前壮丽的景象。 2. 风入轩窗四面清——风吹进了房间的四面,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清新。 3. 钜野尚浮蛟蜃气——在巨大的平原上,仿佛还能看到海市蜃楼般的幻象。 4. 虚堂如听管弦声——虽然身处空旷的房间中,但仿佛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 5. 云来海岱晴迷树——云彩飘过海岱(泰山)时,把晴朗的天空映照得迷离不清。 6.
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每句七个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秦中早秋 空堂中的虫声在回答着窗外的风铃声。云阁之巅雨意正浓,仿佛能听到雨点打在树枝上的声音。 欹枕疏钟清客梦,依稀茅屋研山南。 靠在床边,听着外面稀疏的钟声,似乎进入了一个清静的梦境。隐约间,我仿佛看到了茅草屋旁的山脉,山南山北,山高水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秦中早秋景象的诗。首句“空堂虫语答韽韽,云阁林梢雨意酣
【诗句释义】 立夏之后,荆溪的周进士济偕同徐、吕诸子放船经过香溪,邀请我游西山。 小艇随凫翁逐水而去,桑荫下又见一个村庄。 疏钟催客人吃饭,幽鸟应和僧人门扉声响。 笋壳脱去先有棋子响,花落上酒痕映出斑驳。 三根黄色的竹篾束住船,准备在云根上坐定。 【译文】 夏日炎炎,我们乘着小船顺流而下。 水波不兴,小舟随凫翁轻快地向前划行。 村边绿柳依依,桑树成阴,一村景色尽收眼底。 寺里传来钟声悠扬
诗句释义 1 军府行人老:描述的是元朝使臣郝伯常被滞留在真州的忠勇军营中的情境。 2. 平章召寇深:描绘了元朝对宋朝用兵的深远影响。 3. 北来苏武节:比喻郝伯常虽然被扣留在元,但他仍保持忠诚与节操,如同苏武一般坚守自己的使命。 4. 南向鲁连心:表示郝伯常的内心仍然怀有爱国之情,如同战国时期鲁仲连那样为国而战。 5. 潮落鱼蛮唱:描绘了夜晚海潮退去,渔民们在沙滩上唱着歌
诗句: - 立夏后荆溪周进士济偕徐吕诸子放棹过香溪招余游西山 - 丘壑携琴往,江湖载酒同。 - 燕低帆叶雨,人倚钓丝风。 - 豆荚疏篱外,松花古寺中。 - 预宜排笔研,佳处理诗筒。 译文: 在立夏之后,荆溪的周进士济偕、徐吕诸子放船经过香溪来邀请我去游览西山。 我带着琴前往,而他们带着美酒同行。 燕子低飞在帆叶上,仿佛是雨水打湿了它们; 人们倚着渔竿,被风吹拂着。 豆荚稀疏地生长在篱笆外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1) 题干“赏析”的提示,这是一首七律诗,诗人通过描写登城楼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音乐美。 译文:孟县城南回旋着峭壁,潘乐城的牙旗在东京飘扬;龙门山的积雪像随流水流下一般,少室山的浮云和河岸一样平。血渍染红了金堤上的土地颜色,风来时玉壁上军鼓声震天。尘烟消散后夕阳斜挂天际,又随着幽州马客继续前行。
残烛映天曙,凉蟾犹在庭。 泉边云气白,霜外草痕青。 古道飘牛铎,遥原纵鹘铃。 怀人正有梦,峭茜隔梦屏。
将军发迹牛渚矶,铜头铁额摧童麋。 手中丈八寒骨白,神州一扫穷朔陲。 鞋山合围战鼓竭,沔阳渔子气咆勃。 万人呼号玉蝀光,胆落江神掀贝阙。 妖星雨急罂子口,虎魄堕地群狼走。 将军呼酒解裲裆,大羽腰间犹剩否? 黑蛇掘断波心掷,千岁老蛟吞不得。 鱼蛮罥网半段强,齿齿涛痕湔血色。 周郎寓目快作歌,泥沙皵蹙三摩挲。 淬炼一朝钟鼎出,壮士从此挽天河。 君不见,秦武卫殿庭,肆设雕戈贵。 又不见,王彦章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