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然
【注释】 1. 今年拜少翁:少翁,西汉方士。汉武帝时曾与张骞同使匈奴,得天马,归汉后献给武帝。武帝迷信方术,认为神仙可以致“神”而不死。 2. 明岁封栾大:栾大,汉武帝时方士,善言神怪,自称能招来神仙,封为乐夫侯。 3. 孰谓无神仙:谁说人就没有神仙呢? 4. 有时见海外:有时还能看见海外的神仙。 5. 文成食马肝:文成,即司马相如。《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因《子虚赋》《上林赋》等辞赋被汉武帝召见
注释: 1. 种苗荒东皋:种苗指的是播种,荒是指荒芜。东皋是地名。 2. 种豆芜南山:种豆是指种植豆子,芜是指杂草。南山是山名,指山上的田地。 3. 勤动苦终岁,篝车乃空言:勤奋耕作一整年,但是收获却只是一堆空话,没有实际的东西。 4. 安得休粮方:怎么能得到休息养身的好方法呢?方是指方法,途径。 5. 藉以保馀年:藉可以保护余生。 6. 不如营一醉:不如去饮酒庆祝一下。 7. 此方竟谁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度九龙山”四个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九龙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是赣江的发源地。诗人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奇山异水,这些自然景观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首诗:“已辞潭柘山,更问他山路。山僧知我僻好奇,导入山中险绝处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再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农奴的口吻抒写了自己从农奴到仕人的生活变迁。开头两句写农奴生活艰辛:农奴替地主种地;而作为农奴的他则要为地主服劳役,生活十分困苦。中间两句抒发内心的不平:农奴们饥饿寒冷,并非不切身
长安有倦客,杜门仍息机。 朝来古寺看松归,道逢青骢举鞭挥。 朱颜不复同须眉,藐菇之姿冰雪儿。 低头三思前致词,君当有术陟鼎司。 答言公等何专愚,公解鼓瑟今好竽。 金门总无山泽癯,吓哉腐鼠鲁国儒。 盍归盍归遂其初,何水是樵山是渔。 输边卜式上公车,有口但读计然书。 千足彘,千石鱼,东国礼钱三万余,承旨揖公典石渠。 注释: 长安有倦客,杜门仍息机。——意思是说长安有个厌倦仕途的客人,关着门不再理世事
注释: 1. 临流方击楫,杖策复探奇。 - “临流”意味着靠近水流的地方,通常与自然景观或水边相关联。 - “方击楫”可能指的是划船或击鼓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 “杖策”指的是拿着手杖。 - “复探奇”表示再次探索未知或奇妙的事物,显示出诗人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2. 灵境已终古,幽寻又一时。 - “灵境”通常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一种神秘或超凡的境界。 -
注释: - 种苗没东皋:种苗(指种子)被淹没在东边的山丘下。 - 种豆芜南山:种豆的山野荒芜。 - 勤动苦终岁:辛勤劳作,辛苦地度过了一年。 - 篝车乃空言:用篝火来驱赶野兽,但最终却是徒劳无功。 - 安得休粮方:如何才能休息一下粮食方面的问题? - 藉以保余年:以此来保证我余下的年岁可以安稳度过。 - 不如营一醉:与其这样,不如去喝一次酒。 - 此方竟谁传:这种方式究竟谁会传承下去呢? 赏析
碧云寺 净域开丹嶂,精蓝倚碧天。 登临迷胜概,徙倚谢尘缘。 幽戺从苔积,长廊信屟穿。 阶前流水赴,树杪落霞悬。 风堕斋时磬,花飞象外筵。 鬼神呼窟宅,日月晕榜联。 出洞龙湫得,扪萝凤啸传。 快应听雨过,倦可割云眠。 亭对娟娟竹,杯浮曲曲泉。 终期结莲社,长此习安禅。 【注释】: “碧云寺”是这首诗的标题。 净域开丹嶂:清净的佛门圣地。 精蓝:寺院。 登临:登山游览。 移:徘徊。 幽戺
石景山 这是一首描绘石景山景色的诗,通过对石景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译文: 登上高高的山顶,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就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山体峻峭险峻,仿佛是一条巨龙在悬崖峭壁上舞动,令人叹为观止。山下的河流奔腾不息,回绕在山间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显得如此渺小,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注释】 香山寺:指香山寺。青轩:指香山寺中的青轩亭。待月:即观赏月色。和王宗伯:和王宗伯的诗。敬哉先生:敬哉先生,即王献之,字敬哉,东晋书法家。壁间:壁上,即墙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香山寺夜景的诗,诗人在欣赏月色时,又看到寺院中佛灯点点、梵呗声声,更觉得月光分外明丽动人。全诗意境清幽,笔触细腻。 首句“开轩延皓月”,开门见山地将月亮引入诗境。“延皓月”是说打开窗户让月光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