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拜少翁,明岁封栾大。
孰谓无神仙,有时见海外。
文成食马肝,五利亦诛死。
孰谓有神仙,禁方举妄耳。
殢骨非仙才,仙才安在哉?
大钧布群物,修短一胚胎。
至人独不朽,不朽非形骸。
【注释】
- 今年拜少翁:少翁,西汉方士。汉武帝时曾与张骞同使匈奴,得天马,归汉后献给武帝。武帝迷信方术,认为神仙可以致“神”而不死。
- 明岁封栾大:栾大,汉武帝时方士,善言神怪,自称能招来神仙,封为乐夫侯。
- 孰谓无神仙:谁说人就没有神仙呢?
- 有时见海外:有时还能看见海外的神仙。
- 文成食马肝:文成,即司马相如。《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因《子虚赋》《上林赋》等辞赋被汉武帝召见,并得到重用。
- 五利亦诛死:指司马相如在任期间,因事犯法被处死。
- 孰谓有神仙,禁方举妄耳:谁说人就有神仙,只是由于他们施行了错误的方法罢了。
- 殢骨非仙才:形容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自命不凡的人。
- 仙才安在哉:神仙的才能在哪里呢?
- 大钧布群物:大的天地间万物都是由大道理(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 修短一胚胎:人的一生长短都是由自然的规律所决定的。
- 至人独不朽:最懂得生命本质的人是永远不朽的。
- 不朽非形骸:不朽的不是形体和躯壳。
【赏析】
《咏史》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汉武帝迷信神仙之事,中间四句讽刺方士的荒谬行径,最后两句以议论作结,点出主旨。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先写汉武帝的迷信行为,再写方士的荒唐举动,两相对照,突出了主题思想;最后一句以议论收尾,表明作者的观点。
诗的前四句主要叙述了汉武帝求仙访道、迷信神仙的事。开头两句,诗人直接点明汉武帝迷信神仙。接着两句说:谁又信人世间会有神仙呢?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汉武帝求仙访道,本意是为了长生不老,但结果却是身败名裂,落得个可悲的结局。这既表达了对汉武帝迷信神仙的不满与谴责,也暗示了当时统治者们好大喜功、盲目追求长生不老药的荒谬可笑。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了方士司马相如的狂妄行为及其悲惨下场。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方士们的虚伪与愚蠢。首先,他讽刺了司马相如因献《子虚赋》《上林赋》而受到汉武帝赏识的得意情景。其次,指出方士们因为施行了错误的方法而遭到杀身之祸。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方士们的轻蔑与鄙视,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们昏庸无能、迷信方术的社会现实。
最后两句则以议论收尾,表明诗人的观点。诗人指出:那些自称有神仙才能、能够长生不老的人其实都是些没有真才实学、自以为了不起的家伙。这些人之所以会自命不凡、自欺欺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真正懂得生命本质和规律的人是永远不会被时间所淘汰的,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由内在的精神力量所支撑的。因此,诗人强调:只有懂得生命的真谛、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内涵的人才能真正地活过一生,成为永恒的化身。这是对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