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
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
高绝处。
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
还栖别浦。
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
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
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
应最苦。
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
恁时听取。
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注释】
正凄凄:形容雁叫声凄凉。
暮秋风紧:指秋天的凉风。
鸿嘹唳:大雁鸣叫的声音。
征程:指旅途。
高绝处:高峻险阻的地方,这里指山岭。
凌霄羽:指秋霜。
别浦:离别的水边。
衰草愁烟:形容秋草的颜色。
荒芦映月:形容荒草丛中长出的芦苇,在月光下的影子。
渔笛夜深语:形容夜晚渔夫吹笛子的声音。
天涯:指遥远的天边。
传书梦:指书信往来传递消息的梦想。
惊断玉砧宵雨: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
九曲阑干:意思是曲折的栏杆,指曲折的小径。
恁时听取:那个时候你能够听到我的话。
翠眉:青绿色的眉毛,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赏析】
《摸鱼儿·雁》是辛弃疾词作。这首词写孤雁北来南去,万里飘泊之苦,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之情。全词以雁自比,通过描写孤雁的行程,抒发了作者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上片写雁行远去,其形孤单,其心悲苦。起首四句写雁飞过,“正凄凄”三字,既点出雁声凄凄,又渲染了气氛,为下文雁的孤独作了铺垫。“孤鸿”两句写雁行高飞而不受阻碍。这一句承前启后,为下片抒情作了准备。以下四句写雁在高山险阻之处,有几点霜花,凌空而过,更显孤寂。“还栖别浦”两句写雁飞到水边,却见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更显悲苦。最后四句写人与雁的遭遇。作者用反问的形式,表明自己虽然不怕关山阻隔,但独身一人,谁为伴侣?这既是对雁的处境的同情,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
下片写雁虽能万里飘游,但仍然不能免除艰苦的历程。开头四句写雁行经过的时候,寒气逼人,使雁羽毛受冻。这是实写。“还栖”两句写雁飞到水边时,却见衰草愁烟、枯芦映月,更加悲苦。“休教住”,意谓不要停留下来,以免再遭受严寒的侵袭。“似此”两句,意为像这样往南飞往北飞,躲避严寒,是否曾经?“曾否”即“曾否有”。这一句反诘语气强烈,突出了雁的艰辛历程。
结尾三句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天涯”两句化用李商隐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夜雨寄北》)。“应最苦”意谓应该最苦吧。这一问一答,将作者的身世际遇和雁的遭遇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了深化。“倚遍”二句写雁行经过的时候,阑干九曲,人在哪里呢?“恁时”即那时。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雁的关切之情。“想弹鹊”两句化用曹植的诗句:“愿为双黄鹄,高飞背青云”(《赠白马王彪》)。“祝灯”意谓祝愿灯火通明。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亲友的怀念之情。“都向”意谓全部寄托在眉上。这一句写出了雁的心情。“翠眉”是形容女子美丽的颜色,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的容貌之美,也暗喻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意。
此词通过对孤雁飞行路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情怀、壮志难酬之感以及怀才不遇之悲,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及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