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方击楫,杖策复探奇。
灵境已终古,幽寻又一时。
平开岛屿色,不尽海天吹。
寂寞焦仙迹,苍茫寄所思。

注释:

  1. 临流方击楫,杖策复探奇。
  • “临流”意味着靠近水流的地方,通常与自然景观或水边相关联。
  • “方击楫”可能指的是划船或击鼓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 “杖策”指的是拿着手杖。
  • “复探奇”表示再次探索未知或奇妙的事物,显示出诗人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1. 灵境已终古,幽寻又一时。
  • “灵境”通常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一种神秘或超凡的境界。
  • “已终古”意味着这种境界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或文化的沉淀。
  • “幽寻”指的是深入地探寻或寻找,强调了对深度或隐秘事物的追求。
  • “又一时”表明这是一种暂时性的体验,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感受或机遇。
  1. 平开岛屿色,不尽海天吹。
  • “平开岛屿色”形容景色平缓而开阔,像是岛屿一样展开。
  • “尽”在这里有结束、穷尽的意思,“不尽”则表示还有未被完全揭示或穷尽的方面。
  • “海天吹”描绘了海风的吹拂,给人以广阔的感觉。
  1. 寂寞焦仙迹,苍茫寄所思。
  • “寂寞”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遗迹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无边,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寄所思”说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或思考寄托在这些遗迹上,可能是对历史的记忆、对过去的怀念或者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是宋荔裳牧仲与长益游览焦山时所作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焦山的经历,表达出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首句“临流方击楫,杖策复探奇”,诗人站在流水旁,挥动着手中的手杖,再次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临流”和“杖策”都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而“方击楫”和“复探奇”则展现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句“灵境已终古,幽寻又一时”,诗人感叹这片神秘的土地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而他这次的探访只是暂时的时刻。这里的“灵境”和“幽寻”都强调了对神秘和深度的追求,而“又一时”则表达了时间的短暂和珍贵。
    第三句“平开岛屿色,不尽海天吹”,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宽广的岛屿和无边的大海相互交融,海风不断吹拂。这里的“平开岛屿色”和“不尽海天吹”都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辽阔,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最后一句“寂寞焦仙迹,苍茫寄所思”,诗人表达了对仙人遗迹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这里的“焦仙迹”可能指的是焦山的古老传说或遗迹,而“苍茫寄所思”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寄托在这些遗迹上的愿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