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谨
【注释】 乌帽:黑漆漆的帽子。笼(lóng)头发:把头发梳成发髻,用网袋罩住。银:指黑色。厌:厌倦。羸(léi)马:瘦弱的马。踏红尘:在尘世中奔波忙碌。今朝:今天。秦淮:秦淮河,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少:缺少。故人:老朋友。 【赏析】 这首七绝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乌帽笼头发似银”,描写诗人戴着乌黑的帽子,把头发扎成发髻,用网袋罩着,像白银一般闪闪发光;次句“厌骑羸马踏红尘”
【译文】 雁叫寒空月满江,无边乡思正难降。 西风不待人驱遣,又送秋声入夜窗。 【注释】 客夜:客人的夜晚。 寒空:寒天的天空。 雁:大雁。 西风:秋风。 不待:不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时所作。首句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画:高挂于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映照在江面上,与远处飞翔的大雁相互辉映,构成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然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是孤独和凄凉的: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家人
绿树阴阴石径斜 诸峰罗立带琅邪云深亭观知多少,谁是庐陵太守家。 注释: 1. 绿树阴阴:绿树浓密的样子,形容树木茂盛。 2. 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 3. 诸峰罗立:各种山峰环绕矗立。 4. 带琅邪:带着琅邪这个地方。 5. 云深亭观:在云雾深处的亭子上可以远望。 6. 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 7. 庐陵太守家:庐陵郡的太守家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图
【注释】 马图:指《马图》画。 题:题诗于画上。 云如猛气不受羁:指骏马像云一样自由自在,不受缰绳束绑。 时清放牧华山西:指时值清明时节,天气晴朗,正是放牧的时节。华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以山势雄伟著称。 自怜今日无人顾:自感叹今日没有人赏识自己,无人关心。 奚奴:指养马的仆人,奚人。 鬣(liè):马颈鬃毛。 嘶:马叫声。 【赏析】 《题马图》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
【注释】 □□亭:在浙江绍兴市西南,是观赏鉴湖风景的好地方。 【赏析】 《题画》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乘船游览鉴湖时所见之景。诗中描绘了平湖的雨过后,云气蒸腾,湖水荡漾着水汽的美景。接着写到暑气全消,清凉宜人,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最后写到野老放船何处去,不知山色上衣青,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秋夜对月》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美景,通过月亮的圆满和树影的倒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一池树影压青天:描述在中秋夜晚,月光下,树木的影子投射在清澈的天空中,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这里的“压”字形象地表达了树影与天空的紧密接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万籁无声月正圆:意味着在这宁静的中秋之夜
【注释】 竹枝便面:唐代乐府民歌《竹枝》中的一句歌词,意即“竹枝词”。凌霜:指竹子的茎干。高节:指竹子的茎干挺拔,不屈。俗人:普通人。 【译文】 广寒宫里的碧琅玕,叶叶清风起暮寒。自有凌霜高节在,敲门未许俗人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歌。首句写竹,次句写风,三句写竹的高洁傲岸,末句写竹的孤傲不群。全诗用笔简括,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首两句写竹。前句写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鉴赏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得家书”一诗逐句释义并赏析。 首先从“万里来从青海头,开封未读泪先流”可以看出诗人在收到家书后心情非常激动,而此时距离他离开家已过去了很长时间,因此他的心情异常激动。“万里来从青海头,开封未读泪先流”的意思是:离家万里从青海边走来
注释: 想要整理云般的发髻,却因为心情慵懒,所以反而懒得梳理。我调好花露水,写意描绘出美丽的容颜。我殷切地寄予远方的亲人,希望你不要在梦中再遇见我,以免再次受伤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美丽容貌的珍重。诗中的女子想要整理自己的云般发髻,但却因为心情慵懒而懒得打理,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她调好花露水,写意描绘出美丽的容颜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咏画的七言绝句,写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宫廷所藏金桃鹦鹉图。 首句“叶底金桃似弹悬”,意思是说:在绿叶丛中,金桃就像弹琴一样挂在空中。诗人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金桃鹦鹉的美丽动人。 第二句“陇禽双啄味初全”,意思是说:在陇上山野,两只山雀相互对啄,品尝着春天的果实。这里的陇指陇西,即今甘肃一带,陇上即陇山之上。诗人通过描绘出一幅陇上春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