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树影压青天,万籁无声月正圆。
多少词臣争折桂,不知谁在郤诜先。

《中秋夜对月》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美景,通过月亮的圆满和树影的倒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一池树影压青天:描述在中秋夜晚,月光下,树木的影子投射在清澈的天空中,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这里的“压”字形象地表达了树影与天空的紧密接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万籁无声月正圆:意味着在这宁静的中秋之夜,四周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剩下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照耀着。这里的“万籁无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寂静感,而“月正圆”则是对中秋之夜美丽月景的具体写照。
  3. 多少词臣争折桂:借用古代文人科举考试中“夺桂”的故事,暗指许多文才出众的词人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努力。这里的“争折桂”象征着人们对于荣誉和成就的渴望。
  4. 不知谁在郤诜先:提到郤诜,他是古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以才华横溢著称。这句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谁能超越郤诜成为新一代文学巨匠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

《中秋夜对月》不仅展示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