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解析】 此为咏及第诗。“甲子蜀藩放榜”指宋嘉定十年(1217)的殿试结果,放榜后由朝廷选授官职。“入彀英贤七十人”,指参加殿试的考生七十人合格,其中名次在第一者为甲科状元。“人人名姓彻枫宸”,意为名姓被传到皇宫中。“风云变化皆龙虎”,指考试结果有如风云变幻,都是龙虎般的人物。“三物我亏芹泮雨”,“芹”指芹菜,“泮”指孔庙,“芹泮雨”指科举考试,“三物”即指“入彀英贤七十人”
过垫江二首 方城三里万山深,父老惊看使节临。风俗如惭输讼矢,闾阎争出买书金。 星回碧落瞻吾道,月在秋潭信此心。若得涓埃堪报主,任教白发不胜簪。 一、诗意与译文 1. 诗意解析: - “方城三里万山深”:描绘了垫江周边的地理环境,三里的方形城市被万山环绕,显得十分幽深。 - “风俗如惭输讼矢”:表达了当地居民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公正的追求。 - “星回碧落瞻吾道”:通过仰望星空
诗句:江汉军声久不闻,中丞威令一番新 译文: 曾经的江汉军声已久未听闻,如今刘巡抚的新军令令人耳目一新。 注释: 1. 江汉: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明末战乱后的江南地区。 2. 军声:军队的士气和声望。 3. 中丞威令:中丞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和军事。此处指的是刘巡抚的新军令。 4. 一番新:一番新是指全新的、更新的状态。 赏析:
秋深何独葛洪川,锦水西风亦飒然。 注释:秋天已经很深了,但为何只有葛洪川独自美丽?锦水西风吹过也显得飒爽而冷峻。 邻瓮吝赊无醉处,篱花烂放足吟边。 注释:我隔壁的酒瓮吝啬地不愿赊给我酒喝,篱笆旁的花烂漫开放,足够我吟咏到天明。 霜横雁度天拖字,潦尽蛟潜水没涎。 注释:大雁横渡天际,天空仿佛被划出一道痕迹;雨水退尽,河中的蛟龙消失不见,只剩下涎液。 三径有盟知久负,浮萍江汉愧年年。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第一句“过垫江二首”,是说作者经过垫江的两条小河。垫江,今四川垫江县,在重庆、四川之间,长江流经其间,有“垫江两峡”之称。垫江两岸山势陡峭,水流湍急,所以有“过不得”的传说。第二句“陆转花封不透江”,是说垫江两岸,由于水流湍急,把山上的花朵都冲刷掉了,只剩下了被水冲刷得光秃秃的石头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蜀乡原未识军容,此日方知有范公。 - 注释: 蜀地以前并不知道军队的威容,直到今天才了解范公(范仲淹)的英勇。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范仲淹军事才能的认可和赞赏。 2. 在在旁观称得策,人人西去愿收功。 - 注释: 到处都能看到人们称道他的策略,人人都向西而去,希望获得战功。 - 赏析: 这句反映了人们对范仲淹指挥能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战功的期望。 3.
八阵图 炎光如线尚堪图,已踣山河赤手扶。 地老阵形犹未改,雨深江练却平铺。 四门张翼期收魏,千里连营误伐吴。 颠倒纲维书入寇,么么陈寿欲谁诬。 注释: 1. 炎光如线尚堪图:炎光(烈日),如同细丝般的光芒,这里指阳光。 2. 地老阵形犹未改:地老,大地苍老,形容地势或阵势变化不大。 3. 雨深江练却平铺:江练,江面如练,这里比喻江水。 4. 四门张翼期收魏:四门,四面的门户
【注释】 芙蓉:荷花。零落:凋谢。绮寮:华丽的楼台。莫年:何时。中馈:指妻子。三更残梦:三更时分的梦。金刚:梵语的音译,意为佛经。大罗天上:佛教所说天界名。 【赏析】 《秋日私居感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以“秋”为题,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场景。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梦,尾联写思。全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首联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芙蓉(荷花)凋零,菊花萧条,秋风凛冽
枯梧弹筝,羽音清,三弄猗兰调未更。 心事只缘洙泗老,声名焉藉汝南评。 升沉久破邯郸梦,雠校重烦太乙精。 闻道芝田东海外,白云长日自英英。 注释: 1. 枯梧弹筝:在枯萎的梧桐树上弹筝的声音。 2. 羽音清:筝的音色清脆悦耳。 3. 三弄猗兰调未更:三遍演奏《猗兰操》的曲子还没有结束。猗兰操是一种古琴曲,通常以“猗”开头,故称“猗兰操”。 4. 心事只缘洙泗老:心事是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变得迟钝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千亩香风散稻花,只输租赋更无他。——形容稻田中飘散着稻花的香气,只有交纳租税是别无其他的要求。 2. 任教金勒纤离好,不似藤蓑觳觫嘉。——即使有华丽的马鞍和马匹,也比不上蓑衣和稻谷丰收的喜悦。 3. 学稼者曾闻圣道,明农人岂外官家。——学习种田的人曾经听到过圣明的政治道理,明白务农的人哪能脱离官府的控制。 4. 少年也有犁锄趣,况复如今两鬓华。——即使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