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稚子弄促织 放书斋中秋夜增怀便成长句 湘帘不卷知秋色,中夜萧萧闻促织。 中秋之夜,湘帘不卷,知道秋天的景色。深夜里传来蟋蟀叫声,知道蟋蟀在叫。 开笼稚子戏方阑,闭户先生听不得。 打开笼子让小儿子玩蟋蟀,关上门我听不了蟋蟀鸣叫。 仆本雕虫应律鸣,谁家懒妇及秋惊。 我本来是用笔写作,应该像蟋蟀一样发出声响。是谁家的妇女懒得写诗?被蟋蟀声惊醒了。 回旋秦锦教成字,摇落豳风别有名。 蟋蟀鸣叫时
【注释】 秋水轩:即吴门画派画家吴道子,号“道子”。六虚:指佛教禅宗中“色空”的六法。吴僧:指吴道子。文启:吴道子的字,美:美艳,这里指美男子。过:超越,胜过。僧居:僧人居住的地方。濯(zhuó卓)秋水:指洗去世俗的尘埃。素楮:白色的宣纸。淡墨:淡淡的墨水。起:兴起。素楮淡墨如叠绮:白色的宣纸上淡淡的墨水像层层叠嶂的山峦一样起伏不定。 吴僧自有秋水轩:吴道子有他自己独创的绘画风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怀兰引》。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越罗织得吴蚕死,裁向青楼悬近水。”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越地的丝织品(越罗)被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的衣物,这些衣物被送到青楼(妓院)去,悬挂在靠近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展示。 第二句 “旁人劝道休洗红,请解楼西收向东。” 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穿着鲜艳红色衣物的人的不满,他们被劝说不要总是穿着红色
【诗句释义】 越王台: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为纪念战胜越国而建的姑苏台。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见。 越台百尺雄城阙,辇路传游百花发:你看这越王台,有一百尺高,是吴王夫差的宫殿,路上传来游玩的人们,百花盛开。 黄屋晴连汉塞云,青山晓挂秦时月:黄屋(帝王的车盖)晴天与汉塞相接,山色在朝阳中与秦时的月亮相映。 龙川霸气日苍凉,横海楼船更渺茫:龙川霸气已消失,海上航行的楼船也显得渺小。 北风吹散南枝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弹琴的场景,通过描述月亮、音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张琴须张太古弦:这里的“张琴”指的是弹奏古琴,而“太古弦”则是指古代的琴弦。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古典音乐的欣赏。 2. 七弦直溯五弦前:这里的“七弦”和“五弦”可能是指古琴的不同部分或指代不同的音符
【注释】 汉皇:指汉代的帝王。露掌分青铜:汉武帝曾命工匠制作了一面铜镜,称为“景阳钟”,上面刻有“汉并天下”四字。 蒲萄神镜凝妆红:意思是说这面铜镜像极了西域出产的葡萄美酒,映照出女子脸上的红晕。 怜水复怜空:怜,爱怜;空,空旷。意思是说,这面古铜镜既映出了女子的美丽容貌,又映射出那空旷的月色和水色,使人们更加怜惜它。 赏析: 《咏镜》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偶问:偶然间询问。 张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为五岳之一。 仲蔚:春秋时晋国大夫士斐名仲,子名蔚,字子山。后以“仲蔚”指称晋人。此处泛指隐居山林的人。 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潺潺(chán):水流动的声音,形容水流声。 杖屦(jù jū)因君忘往还:拄着手杖步行,因为您而忘记了回家。杖屦,手杖和鞋履,代指行旅。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题材,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开头两句“能歌同气鸟,知止类绵蛮”,意思是:我与同族兄弟一样,能够歌咏同类的鸟;我像绵蛮一样知道停止。绵蛮,即《诗经·绵蛮》篇名,这里泛指少数民族。这两句表明自己有民族意识,并以此为荣。 三、四两句“鷾鸸称莫智,山侣定非顽。”意思是:我如鷾鸸之鸟,不会用智慧去欺骗别人,而如山野之人,决不会是愚笨之徒。鷾鸸
竹下走笔简薛二 三年种得两丛竹,疏疏映我池边屋。 安得凉生十里阴,与君来往无三伏。 君家易知复难忘,春自罗浮归草堂。 罗浮竹大堪为屋,屋上干云从更长。 僻居两两辞城邑,地阔天长莫羞涩。 时见醯鸡瓮里游,几何高士林中人。 我今怀君复畏人,欲向竹林藏此身。 君来寻我乃相见,同话三山海上尘。 诗句注释: 1. 三年:三年时间,指很长时间。 2. 种:种植。 3. 映我池边屋:映在我家的池塘边上。 4.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下面是逐句解释: 朝朝暮暮太相煎,驱去觅钱换米煮(每日每夜都在煎熬,为了赚钱而忙碌) 此何窸窣彼何浓,狂且独拥娇芙蓉(这里的声音多么轻柔,那里又是多么热闹,独自享受着娇媚的芙蓉) 笼中鹦鹉不得脱,戏作猢狲强挑挞(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无法逃脱,只好装成猢狲来逗弄主人) 悉心向人人尽哀,客子将金欲娶回(细心地向人们表示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