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盂兰盆节的夜晚,寺庙里灯火通明,和尚们请出舍利子让众人瞻仰。 佛经说,生天直用是修行的重要时刻,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消业回思世世难。 在灯光下,舍利子的威神令人震撼,彻心悲痛让人心生怜悯。 我独自行走于空行院,为的是找到那棵芭蕉树,让它成为我的依靠
诗句:楼头高卧此劳生,春倦浑如罢力耕。 译文:清晨起床后,我独自坐在水楼上,感叹人生的辛苦与疲惫,如同辛勤耕种的农人。春天的困倦让我感觉仿佛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劳动,身心俱疲。 注解:楼头:指的是水楼上,一个可以俯瞰周围景色的地方;劳生:指辛苦的生活或工作;罢力耕:停止耕作,形容疲惫不堪。百舌:即百舌鸟,一种鸟类,其叫声多变,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声;乾朝雨至:早晨的天空中云层聚集,预示着即将下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为《七夕戏赠小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稚子听人谈七夕,举头真欲尾星行。 “稚子”指的是年幼的孩子。这里的“稚子”指的是作者的幼子,他在聆听人们谈论七夕节时,显得异常兴奋,甚至想要效仿天上的星星一样,追随它们的方向。 催娘案上排生果,替姊笺头录乳名。 “催娘”在这里可能是指母亲,而“案上排生果”,则意味着母亲在案头上摆放着新鲜水果
注释: 吾兄历宦兼中外,不肯悠悠负甲科。 吾兄历经官场的内外职务,却不愿意白白辜负了科举考试的荣耀。 诏拟汉唐闲体别,诗临吴楚处风多。 皇帝拟定的诗歌风格是汉唐闲适的风格,而我的诗歌则以吴地和楚国的风情为主题。 宫袍更绣狰狞豸,泉酒新斟翡翠螺。 宫中的服饰上绣着狰狞的兽形,泉水中酿制的美酒则是翡翠色的。 家寄扬州书却寄,一秋秋思入绫罗。 我在家中寄出书信给远在扬州的朋友
破寺 孤峰半掩,红叶飘洒,静谧古刹中透出丝丝人间烟火气 1. 瀑水交流山路断,萧萧孤寺半峰藏 译文:瀑布的水声潺潺,山路被隔断,只有那半山腰的一座孤寺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注释:孤寺,即指这座位于山半腰的小寺庙。这里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孤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清雅宁静的世界。 2. 瓦边红叶坠莲座,窗畔昏鸦投竹房 译文:瓦片边缘挂着红色的叶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与朋友在药亭夜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与君相得似婴儿”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诗人将自己比作婴儿,暗示了自己对这位朋友的深深信任和依赖。这里的“婴儿”象征着纯真、无邪,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第二句“头白来城且共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诗人说自己头发已经花白,但依然与朋友一起嬉戏
【注释】 1. 成名不逐众登天:意为成名后,不必追随众人去追求高官厚禄。 2. 学得玄门又学禅:指学习了佛教的玄门(禅宗)和道教。 3. 细巷引僧离水寺:指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僧人被引着离开了一座寺庙。 4. 阔衫随鹤过秋田:指穿着宽大的衣服,像一只鹤一样飞过秋天的田野。 5. 楼尊大士骑狮相:指在楼上有一位高贵的大士正在骑着一头狮子。 6. 经夹先皇篆凤笺
这首诗的译文是: 来到西来庵放生,仿佛回到了故乡。石藓苍苍着野辉。傍晚时分,信心满满的人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出笼梳翼的鸟儿齐飞。虽然钱财少但也能通达慈念,功德多烦忙搭戒衣。法事正完,吟思大发,微风起树梢,月光微微。 注释: 1. 西来庵:佛教寺庙名。 2. 初地便如归:回到自己的起点就像回家一样,指回到自己修行的地方。 3. 石藓苍苍著野晖:石上苔藓苍翠,映衬着田野的光辉。 4. 向晚信心人早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分析诗句的内容、手法和表达效果,然后结合全诗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来作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内容上,是写人物还是写事物?②情感上,是喜悦还是忧伤?③意境上,画面宏大壮丽还是精致细腻?④构思上,是直抒胸臆,还是欲擒故纵?⑤手法上,是平实叙述,还是用典化用?⑥风格上,是雄浑豪放还是婉约秀丽?⑦语言上,是辞藻华贵,还是质朴无华?⑧技巧上
【注释】 1. 诗心:指诗歌的情感。 2. 滓:污浊。 3. 小许公:许清漳的字。 4. 繁弱:即“繁弱之弓”,古代良弓名。 5. 駏驉(chù xià):骏马名。句,句法。成:成功。 6. 酣歌:畅快地唱歌。 7. 朗咏:高声诵读、吟咏。 8. 僻村:偏僻乡村。 9. 思迸豆花:形容思念之情如同豆花一样纷纷扬扬。 【赏析】 这首诗是许清漳写给他的好友的,表达对好友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