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注释】: 寄林锦衣索所许画菜:写给林锦衣,让他画一些蔬菜。 写生:指临摹。 忘形:形容全神贯注于某事,忘记自己是谁了。也形容作品生动传神。 信手涂:随意涂抹。 记得:记忆里记得。 曾见许:过去见过。 雁衔:大雁嘴里衔着书信。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永州一带。相传大雁到此不飞,因有“雁门不见”的传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诗人的眼光观物,以画家的心情作画
这首诗是徐渭写给徐武功(名未详,可能是他的好友或同僚)的次韵酬诗。徐武功曾任明朝兵部尚书,后被贬官海南,这首诗是在他被贬之后写的,因此有“赐还轩冕自南蛮”之句,意在表达对徐武功的同情和安慰。 “海南常时忆谢安”,这句中的“海南”指的是徐武功被贬之地。“常时”表示过去的时光,“忆谢安”则是对徐武功的怀念。徐武功被贬海南,诗人自然会想起历史上的名臣谢安,因为谢安也曾被贬到南方
东吴南越斗牛分,夜夜遥瞻忆相君。 万里何时遂初愿,君为龙去我为云。 注释:东吴指的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吴),南越指的是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越)。斗指星宿名。斗牛分,指星宿在天上的分布。夜夜遥瞻忆相君,意思是每天夜晚都在仰望星空,思念你,想你的容颜和声音。 万里何时遂初愿,君为龙去我为云。 注释: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何时,什么时候。遂,实现。初愿,最初的心愿。君为龙去,指你化为龙而去。我为云
【注释】 辛卯:唐僖宗中和三年。须鬓有变白者:须发都变白了。须、鬓,都是形容头发。变白,指年老色衰。万状:种种情形,多种多样。忧劳:忧虑劳苦。与谁论:同谁诉说?一点丹心只自扪:一颗红心,自己摸它。只,代词。扪,摸。丹心,赤诚之心。只自,只是。何足惜:哪里值得吝惜。白尽:花白,比喻头发花白。何足惜,即“何可贵”。只惭:只有惭愧。衰朽:衰败衰老。未酬恩:未能报效国家之恩。 【赏析】
注释:青油幕下我为国效劳很多,屡次推荐我但都未能成功,无奈只好作罢。人生的道路总是有快有慢,不要因为初志未遂而耽误了前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办事官黄汉斌的府邸中,看到黄汉斌的才华和努力,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内心感到无奈和惋惜。于是借题发挥,写下了这四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全诗以“青油幕下”开篇,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接着,诗人用“多”字概括了自己为国效劳的经历
第一绝句:峨冠博带远还乡 注释:峨冠,指的是古代官员戴的官帽;博带,指的是古代官员所佩戴的腰带。峨冠博带,形容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官员黄汉斌离开朝廷后,带着峨冠博带,远归故乡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绝句:绿酒黄花寿北堂 注释:绿酒,指的是绿色的美酒;寿北堂,指的是为北堂(即母亲)祝寿。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官员黄汉斌为母亲祝寿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写江边蛮獠,歌颂了唐王朝的威武。“夹江山獠”是关键词,意思是山中百姓;“持兵”指代蛮民,即江边的百姓。“残孽”“供役”指代蛮族的残余势力。“心服”“满江边”指代当地百姓。“夹岸”,岸边。“益多”指代百姓数量增多。“益”是形容词作动词,意为增多。“有作”,“作”是动词,意为吟咏、写作。“有作”是说有感而发,写诗作赋
【注释】 辛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当时王安石任宰相。 须鬓有变白者:指诗人已至五十岁,须发变白。 百粤:泛指南方各族。 二毛:指年老的人,这里以“二毛”喻指诗人自己。 七年犹未脱征袍:诗人自述在广西任职七年,仍穿着征衣。 圣明:贤明的君主。 时人:当时的人们。 【赏析】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二月,王安石变法开始。五月,宋神宗下诏推行新法。六月,苏轼被召为中书舍人,七月
【注释】苍梧:即桂林,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鼓吹:古代军乐。引麾幢:指指挥军队。黑雾:浓雾。家僮:仆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从苍梧(今广西桂林)出发前往桂林途中的见闻感受。诗的前两句,写大雾弥漫,遮蔽了江面。后两句写诗人坚信自己的真诚与勇敢,可以驱除瘴疫,所以不必关闭船窗,听凭自然。 首句“八月六日发苍梧之桂林大雾蔽江”点出时间、地点和天气。苍梧为地名,桂林为地名。大雾是天气现象
【注释】 七旬:指七十岁。豫章城:指江西南昌。衣锦归宁:穿锦绣衣裳回家,指荣归故里。显扬:显赫、扬名。莫:不要。功利:功名利禄。累:拖累、累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劝慰朋友要为官清廉。 开头两句是说,老母亲在南昌城已经活了七十岁了,现在她穿着绣有彩云和金凤的锦绣衣服回故乡去了,老人家看到自己一生的辛劳,心里高兴得不得了。“想是犹存显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