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平来见二毛,七年犹未脱征袍。
圣明倚托非常重,敢对时人话独劳。

【注释】

辛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当时王安石任宰相。

须鬓有变白者:指诗人已至五十岁,须发变白。

百粤:泛指南方各族。

二毛:指年老的人,这里以“二毛”喻指诗人自己。

七年犹未脱征袍:诗人自述在广西任职七年,仍穿着征衣。

圣明:贤明的君主。

时人:当时的人们。

【赏析】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二月,王安石变法开始。五月,宋神宗下诏推行新法。六月,苏轼被召为中书舍人,七月,出知杭州。九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调知徐州。十月,改知湖州。这首诗就是作于赴湖州途中。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到岭南任职七年间,虽年已半百,而头发却已斑白了。第三句写岭南的百越各族归顺朝廷,诗人虽已白发,但仍然披甲上阵,身经战场,没有脱下过军装。第四句写皇帝对诗人寄予厚望,倚重他主持变法事业。最后一句说诗人不敢向世人夸耀自己办了多少政绩,只敢说自已是辛苦劳苦地做了一番工作而已。

此诗前四句叙事,后一句抒情议论。作者用笔不事藻饰,直陈心迹,语意真切,感情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