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注释:青阳的烟景多么秀丽迷人,我住在林中的庐舍,满院都是红艳的花和素白的书。 远远地想起你在花下坐着,你用隐囊包裹着书简,在棐几上欣赏濠鱼。 赏析: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幽静,四周都是树木,春天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明亮的烟雾。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后半部分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用隐囊包裹着书简
注释:十里垂杨映照暮色的晚霞,东原上处处可见往日的繁华景色。最令人牵挂的是那灵和柳,它依然留有丝丝绿意,仿佛是那处士的家。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他通过描写垂杨、晚霞、旧繁华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怀旧之情。而“关情最是灵和柳”一句则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灵和柳这一象征性景物的深深眷恋。同时
注释: 入山:即《题破山寺后禅院》。石溜:指溪水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松风:指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听不穷:形容声音悠长,听得入迷。茅屋:这里指寺院的僧房,也泛指简陋的住房。寂历:寂静,冷落。空:空虚。丹梯:红色的梯子,代指山路或山路上的险峻。飞霜叶:形容枫叶被秋霜打落。疑有灵枫化老翁:似乎那片枫叶是一片神奇的枫树所变,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老人。 赏析:
和李梅公司马秦淮合欢诗为泰和萧孟昉作四首 其一 秦淮潋滟月偏明,仙子霓裳降玉京。 十二阑干花婀娜,云鬟簇拥看倾城。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秦淮河畔美景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秦淮河畔的月色、仙女般的佳人以及盛开的花朵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月光下,欣赏着秦淮河畔的美丽景色。他看到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映衬着明月
《中秋踏灯词三首其三》:月下思归与世相 朱鹤龄在其诗作《中秋踏灯词三首其三》中描绘了一幅秋夜行旅的画面,其中“烟残蜡炬桂轮低,归舄三更曲巷迷”这两句诗,不仅勾勒出了中秋之夜的幽静与神秘,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烟残”意味着夜色已深,而“蜡炬”则暗示着微弱的灯火,在这样暗淡的环境中,“桂轮低”则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的轮廓,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柔和和孤独。这几句诗
中秋龙舟曲三首 其三 喧阗鼓吹绕长虹,水马千盘皓魄中。 霜女素娥皆寂寞,夜深应会水晶宫。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朱鹤龄。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龙舟赛的场景,充满了节日的喧嚣和欢乐气氛。 在这首诗中,“喧阗鼓吹绕长虹”描述了节日夜晚的音乐和喧闹景象。长虹通常指横跨天空的巨大彩虹,此处用来形容声势浩大的比赛场景。"水马千盘皓魄中"则描绘了龙舟在水中快速行驶的画面,如同千匹水马奔腾于明月照耀之下。
【注释】 1. 题孔廉石遗像:题诗于孔氏画像。 2. 让水:让,指让水,地名,在今山东济宁市西南;廉川,指曲阜的颜城,因孔子名颜渊故称;许结邻,即“许国”,意欲与国家同其荣辱。 3. 不贪真可识金银:不贪财利才能认清钱财的价值。 4. 南塘客:指孔氏门人游学于南方者。 5. 对尔须眉忆古人:须眉,这里指人的面部表情。古人,指孔子、颜渊等人。 【赏析】 此为唐宪宗元和七年(812)
诗句如下: 清关久已挂纶巾,日对松筠茗饮新。 䭀饭登真原有诀,莫愁甑底欲生尘。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赏析: 1. 词义解析 - 清关久已挂纶巾: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物长时间佩戴着白色的头巾,象征着其清高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清关"可能指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而"纶巾"则是古代文士常戴的一种头巾,代表其学问和地位。 - 日对松筠茗饮新:描述人物每日与自然为伴,享受着新鲜的茶叶
虹亭云比幔亭多,凌乱珠辉涌素波。 应共塔灯流照远,明朝渔网笑空过。 注释: 虹亭:指垂虹桥附近的亭子。 幔亭:指垂虹亭附近的楼阁,这里可能是指杭州的六和塔。 凌乱:形容云彩的形态多变、杂乱无章。 珠辉:指天上的星星或灯光。 涌素波:比喻水波荡漾的样子。 应共:应该一起。 塔灯:即灯塔,古代用来指引船只的导航标志。 流照远:光线照射到远处。 明朝:明天,表示即将来临。 渔网:捕鱼所用的网。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综合分析能力。 “钟星归自三衢”:指诗人自己从江西回到家乡。钟星,即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古人以之指代时间。三衢,指江西省的三大河流。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由江西返回家乡。 “青霞福地似蓬莱”:青霞,形容天边美丽的彩云。比喻美好的家园。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自己的家乡。这句诗意为:我家乡是像仙境一样美丽的地方。 “一线天低首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