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注释: 金碧参差,形容树木的枝叶色彩斑驳陆离;古木中,指树龄久远的老树。晓峦,早晨的山峦或山峰;尽作髻螺容,将山峦比作美人的发髻;何人,指谁;蜡,用蜡烛点燃;穿云屐,穿着有云纹装饰的木屐;踏破,踩坏;苍藤,泛指老树的枝条;几万重,形容山石重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晨光中的山水画卷。诗中以“金碧参差”描绘了树林中色彩斑斓的景色,以“晓峦尽作髻螺容”形容山峰如同美女的秀发一般婀娜多姿
赏析 第一首 皛皛金波濯采鲜,虬灯万点斗婵娟。 这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中秋夜景图。其中“皛皛金波”形容月光如金色的波动一般,美丽而明亮。“濯采鲜”则形容月亮将天空洗净,显得更加清澈、明亮。而“虬灯万点斗婵娟”则形容无数灯笼在夜空中闪烁,宛如繁星般点缀夜空,与明亮的月亮交相辉映。这里的修辞手法“斗”,形象地描绘了灯笼如同星星一般争奇斗艳。整体上,此句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描述
【注释】 1. 火树银缸:形容灯火辉煌。 2. 铺:映照。 3. 琉琉:晶莹。 4. 重湖:即重湖(在今湖北省武昌县),湖水清澈,波光粼粼。 5. 光明直欲连鲛室:鲛室,传说中的鲛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龙宫。光明直欲连,比喻光亮直射到龙宫。 6. 骊龙颔下珠:骊龙的颔下有明珠,比喻贵重之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湖面上的明月与灯火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一条银色的龙在湖上飞舞
桂花月下读季迪眉庵诸家诗 注释:在月光下,桂花树下阅读了季迪、眉庵等文人的诗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在桂花树下赏月品诗,享受着诗意的生活。诗中用“天葩飞堕广寒宫”来形容桂花如天上的花一般美丽,飘落在广寒宫中,与嫦娥仙子相配。“片片清香引碧空”,则形容桂花散发出的香气弥漫整个天空,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仿佛众仙弹法曲,紫箫吹歇月朦胧
【注释】 ①安石:周安石,即刘安石。周翁:作者自称。②手自披:亲手翻阅。③清谈:指清谈的文风。④鹅溪:今江西宜丰县西南,有鹅湖寺、白鹭洲书院等。⑤画师:喻指画家。⑥道画师:指说“画”是“无理而有情”,是“无迹而有物”。⑦许:允许。⑧人间:这里指世俗的人。⑨道:说,讲。⑩理:道理,常理。 【赏析】 这首诗为酬唱之作,是诗人赠诗给好友周安石的作品。诗人在诗中称赞周安石,称他手不释卷地阅读《晋书》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场面,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端午龙舟赛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喧喧黄帽棹头郎:“喧闹喧嚣”,形容人们穿着黄色帽子,手持长桨,在鼓声中划桨的声音。“黄帽”是端午节的传统服饰,“棹头郎”则是指划船的人。 2. 风涌涛翻万马强:描述龙舟在激流中竞相前行,波浪翻滚,船只如千军万马般强劲有力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默写两种类型。要求是课下注释的所有文学常识,并每一知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作答时,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沸天笳鼓竞吴𦨣,水面游龙戏万条。只恐海波飞欲立,鲛人无处织轻绡”的提示语。由提示语可知,本诗的作者为刘禹锡,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全诗以“龙舟”为中心,通过写江上龙舟争先
诗句原文 碧桃点点五更风,结子由来候落红。莫问蘼芜山下去,玉田只在画堂东。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对碧桃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碧桃点点五更风”,以碧桃在晨风中的摇曳生姿,营造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氛围。次句“结子由来候落红”,则转入主题,点明了碧桃结子的缘由——是为了迎接春末夏初的落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碧桃的生动形象,也暗寓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循环的感慨。
【注释】 ①周翁:诗人朋友周安石。八十:八十岁。 ②藜羹:指粗劣的饭食。藜(lí)草,即灰菜。 ③虞山:即虞山寺,在今江苏常熟市。相传虞山上有虞仲墓,故名。 ④禅灯:禅宗的灯火,这里比喻安石的姓名和事迹。 【赏析】 这首诗写赠友诗,是赠其友人安石的诗作之一。诗人通过描绘安石一生清贫不屈、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格,表达了对安石生活情趣的赞美和对他的人格品行的钦佩之情
【注释】 九陌:指京城的街道。道旁:指路旁,这里指宫廷。香风度:指香气随风飘荡而来。知:知道、了解。堕翠钿:坠下翠玉制成的首饰。 【赏析】 “九陌荧荧不夜天”,描写了节日的夜晚,长安城内街道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绛河光淡倍流妍”,“绛”是红色,这里指月光映照下的河水,“流妍”是形容水色流动时更加艳丽。“妖姬堕翠钿”,这里的“妖姬”指的是宫女们,她们在节日里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珍贵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