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滕六飞花满,狻猊巧撮成。 振威无爪距,作势有光晶。 岂是金牛出,还疑玉虎鸣。 形呈西域产,质捖太阴精。 似吼临琼宇,非虓踞广楹。 止陪高士卧,若遇贾胡惊。 谢女吟应怯,孙窗映倍清。 锯牙冰骨脆,蜷尾玉泥轻。 见睍愁销瘦,倾阳失拄撑。 真堪供一笑,昔日尔狰狞。 【译文】 滕州六飞的雪花满天飞舞,狮子形状像狻猊一样精巧地捏成。 狮子没有爪子和蹄子,却能做出威猛的姿态,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同里小祗园法会诗二十韵 高士羁栖地,同川烟水乡。 梅林留废圃,鹿苑建修廊。 德水迎门注,禅枝绕屋长。 灵禽依佛土,忍草秀中唐。 斗柄中秋闰,蟾辉几望凉。 缟飏青女袂,霓试素娥裳。 孝竹依阶绿,慈云覆院黄。 菊英初放蕊,桂子正舒芳。 忏演无生法,坛开选佛场。 名山来锡杖,古德列绳床。 梵呗闻霄汉,钟鱼殷法堂。 长庚窥宝座,皓魄照经囊。 猊象当阶伏,鱼龙听法忙。 重泉齐破暗,百族迥回光。
在班庐原傍马鞍阿,回首松筠恋惜多。 自是衮衣催补绣,山灵无事恼鸣珂。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首句描述了徐果亭太史归途中的情景,“班庐”指的是官署,“傍马鞍阿”指旁边的位置,暗示了旅途的辛劳。 - 第二句表达了对徐果亭的依依惜别之情,“回首松筠”描绘了作者在目送徐果亭远去时,心中涌现出的依恋和不舍。 - 第三句反映了朝廷中衮衣官员催促补绣的场景,“催补绣”可能是指宫廷中繁忙的政务或礼仪。
秋日述怀二十四韵 廪秋高白露,林径飒葳蕤。 辽落江云净,苍茫晓雾披。 菊英餐烂熳,凫影送差池。 紫识兰茎老,红看柿实垂。 荫松风拂簟,藉草月临帷。 蛩响空阶切,乌啼古木悲。 小冠闲自拭,壮齿恨难追。 养拙安垂橐,嬉游忆佩觿。 箫韶听圣主,玉帛觏清时。 共解杯槃舞,宁忧画角吹。 百年俄遘运,三极遂全移。 目惨江山异,神恇羽檄驰。 何心对董策,止是扈江蓠。 服道徒违俗,传经岂遏饥。 阮疏天遣放
```plaintext国步方颠踬,宫仪尚肃清。 终令遗体弱,长断合欢情。 往事妖氛盛,神都杀气平。 柏梁飞枉矢,椒寝堕欃枪。 贵主将开邸,妆台失佩珩。 仓皇殉宗社,慷慨及娥英。 奋剑恩慈割,殷衣血泪横。 岂知桃李咏,还叶凤凰鸣。 羽服违初愿,瘢肌恨再生。 重飞吴市鹤,强和洛川笙。 粉黛悲新市,烟花怆旧京。 誓依灵寝去,俄向玉霄行。 奔月瑶娥影,乘云帝子精。 风雷开隧道,雾雨暗铭旌。 无复陈哀诔
诗句如下: 柱史仙根发旧枝, 中朝冠冕更先谁。 法王晨盥勤朝礼, 犹似朱衣待漏时。 注释: - 柱史:指柱国的官职,也指柱下史的官职,古代帝王侍从官名,掌管文书奏章之事。仙根:指仙人的根基,比喻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才能。发旧枝:指的是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 中朝冠冕: 中朝:指朝廷;冠冕:古代帝王或诸侯头上佩戴的帽子和衣服,代表身份和地位。更先谁:表示更加优秀或出色。 - 法王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徐果亭太史回朝时写的三首诗中的第三首。 译文:每次收到陛下的书信,都允许他借阅桓宽的作品。在初月楼头举杯相庆,畅谈人生理想。想要告别你,龙钟之年频频地盼望着你的归来;你离开后,关山遥远,我日思夜想你的行旗。 赏析: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材,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回忆过去,点明送别的缘由。后两句抒发对朋友的眷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含蓄深沉,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诗句释义:落日西看趁估船,白头分手倍凄然。 可堪十载谈经客,仍向荒江拥敝毡。 注释解释:在傍晚时分乘坐小船,眺望着夕阳西下,趁着船只的摇晃,感受着离别之情更加浓烈。形容与友人分别时,心情悲痛,难以抑制的情感。指长时间在学术上讨论经典著作,如同一位常年钻研经书的学者。形容生活贫困潦倒,只能依靠旧有的毛毯御寒。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诗句:袅袅通津拂酒旗,山塘十里绿阴齐。人情比似秋云薄,谁折长条绾别离。 译文: 杨柳的枝条轻轻拂过酒旗,山塘路上十里的绿荫齐整。人们的情意仿佛比秋天的云还要薄,谁能折下这长长的柳枝来绾住离别? 注释: - 袅袅: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 - 通津:渡口或桥梁。 - 扶苏:一种树名。 - 娃宫舞折腰:古代传说中,吴王夫差为西施歌舞而沉醉,忘记国政,导致亡国。这里的“娃宫”可能暗指吴国的宫殿。
赏析《姑苏杨柳枝词和钝翁》 百尺扶苏翠影孤,风流自赏古城隅。 这句诗描绘了扶苏树挺拔的姿态和其孤独的绿色影子,它生长在古城的一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姿。扶苏树以其高大而坚韧的形象闻名,常被视作生命力顽强的化身。此处的“孤”字,不仅形容了扶苏树的单薄与孤立,也象征着它在城市中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存在感。 这首诗的译文是:“百尺扶苏翠影孤,风流自赏古城隅。不须移向灵和殿,好种天边近白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