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注释:难道我甘心只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满足于做事情;我想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赏析:此诗出自清代陈澧《集字联》。“集字联”是一种文字游戏式的对联,它以字为题,用字来组合成对联,其特点是字词多寡、字数不限。上联的“岂”字是“不”,“独”字作“单”,“安”字作“静”,“分”字作“一”,“守”字作“持”,“为”字作“做”;下联的“欲”字是“想”,“作”字作“能”,“顶”字作“举”,“天”字作“上”
【释义】: 书城:指藏书的图书馆。高大:指馆内藏书多。能藏道:指能为人们所传诵。心地光明:指思想纯洁,没有杂念。始爱才:指开始喜欢读书。 【赏析】: “书城高大能藏道”,意思是说图书馆里书籍浩如烟海,能够保存大量的文化遗产、历史文献和知识信息等等。“心地光明始爱才”,意思是说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会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等
【解析】 “集”字,可别解为“会”,即聚会;“宜”字,可别解为“当”,即应当;“古画”是“国画”的别称。诗句的意思是:名香应该与古人的画作相配;见到明月又来了久别的故人。 【答案】 译文:名香应该与古人的画作相配,明月又来见我久别的故人。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雅的月下图景。前二句,写自己对古画的喜爱之情;后二句,抒发了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境
注释: 古易九家,指古代易学中有九种不同的学派。见圣,意为被圣贤所认可。鲁论,即《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半部足匡时,意思是《论语》半部足以匡正时政。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易学和《论语》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首先,它指出古代易学有九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都被圣贤们所认可。其次,诗中提到《论语》半部足以匡正时政,说明这部书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集字联”和对句中关键词,如“天”“事”“贵”等;译文是“伦理道德只有从天意上才能体现出来;功名事业只有靠自身努力才能获得”。此诗以议论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取向的看法。 【答案】 伦理只从天事见;功名贵自本心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统一;节奏一致;平仄协调;意义相关。然后根据对联的特点,逐句分析。 “武将宣威”中武将指的是将领,宣威是宣扬威风,意思是将军们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威风,这里突出了武将的威严。“自天而下”意为从天空降临下来,形容威武之势浩大无比。“文臣纪盛”中文臣指文人学士,纪盛是记录荣耀,意思是文人学者记录国家的伟大成就
注释:时常听到别人的过错,我特别高兴;希望你和我的心同样坚定,不要怀疑。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别人错误行为的宽容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人真诚的关爱和期待。诗中运用了“时闻其过我尤喜”这一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愿同此心君莫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心意,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
【注释】 瞻言:仰慕、仰视。古人:指前代的贤人。同世:同一时代的人。措置:处理,安排。无如:不如。平时:平常之时。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联都是七字,形式工整,结构严谨。上联写仰望古代圣贤,就觉得自己仿佛与他们处于同一个时代;下联写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没有比平时更合适的了。上下联都是用“瞻”和“措”两个字作为关键字,分别写出了仰望古人和处理难事这两种人生境界,意境深远
【注释】 坐榻横书:坐在床榻(榻)上,把字横着写。 升台校射:登上高台进行射箭比赛。 然香品画:点上蜡烛,陈列好绘画作品。 对月开尊:在月光下开酒樽畅饮。 【赏析】 这是一副以“文事”为主题的对联,上下句都以文人雅士的活动作喻。上联“坐榻横书”,指读书写字;“升台校射”,指练射箭技巧;下联“然香品画”,“对月开尊”,则指饮酒赏艺。整副对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充分表达了作者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心愿
注释:若知道的人会去做自己分内的事,因此君子的名字一定要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赏析:这是一首格言式的诗,以“若知者行其所无事;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为韵脚,表达了对“知”与“名”的看法。 1. 若知者行其所无事:若知道的人(即有智慧、有见识的人)会去做自己分内的事。 2.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所以君子的名字(名誉、名声)一定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