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注释】将相公侯:指宰相。盖:通“盍”,何。射:射箭。御:驾车。书数:书法和数学。皆:全部。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借咏史来抒发感慨,表达了对当世政治的忧虑之情。 前四句写宰相辅佐君主治国理政,为国分忧,是文臣之责,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后四句指出,文臣们所要掌握的射、御、书数等技能,才是他们真正的本领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就己然情 - 就己然情: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或处理情感。 2. 知未来事 - 知未来事:了解或预见未来的事务。 3. 于独居地 - 于独居地:独自居住的地方。 4. 见大众心 - 见大众心:通过观察或体验,了解到大众的内心世界。 译文: 根据自身情况来处理情感,了解并预见未来的事务;独自居住之地,能窥探大众之心。 赏析: 本诗以“集字联”的形式呈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分析关键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作答。“力排众议,乃见独是”的意思是:力排众议,才能见到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心师古人,自为一家”的意思是:心中以古人为师,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境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有排除各种非议,才能看到正确的东西;学习古人的学问,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境界。 【答案】 ①译文:排除众人的不同意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中,“见人之过,如已有失”,意为:见到别人有过失,就好像自己有了失误一样感到难过。“于礼既得,即心所安”,意为:在礼仪方面得到满足,就心里踏实。 所以答案是:见人之过,如己之失;于礼既得,即心所安。注释:①见:指看见、发现。②如己之失:如同自己失去了一样
【注释】 集字联:对联的一种,由两副相对的上下句组成。每副对联都由四个短语(或词组)组成,要求上下各对两个词,中间两词互相呼应。 天爵在身,无官自贵; 异书满室,其富莫京。 【赏析】 上下句各四字、共八个字。上联“天爵在身”,取“天”字和“爵”字组合成“王”字,意为“天爵”在自己身边,自己就是“王”;下联“异书满室”,取“异”字和“书”字组合为“经”字,意为家中藏书极多,可称为“经书之家”
【注释】 习八分书:学习隶书。得陕本贵:得到陕县出土的《石门颂》拓本最为珍贵。存百家目:“百家”指汉代刘歆编定的目录,包括先秦至两汉的各种著作。自隋志传:指自隋代以来历代的志书。 【赏析】 这首对联是集句联。上联取晋代索靖《出师颂》中“勒石纪功”之语,下联取唐代颜真卿《多宝塔碑》中“自隋至于天宝,公私图籍,家藏一本”,意谓从隋朝至今,各家收藏的书籍,都有了记载和传承。整首诗表现了人们重视文化遗产
【注释】 力排:极力排除。异端:指佛教。将军:指武夫。破贼:打败敌军。行子:出行之人,指回家的人。 【赏析】 此联为一副集字对联。上联“力排异”三字取自成语,意思是指极力排斥或排除。下联“心存天理”四字取自俗语,意思是心中存有正义之心。上下联的关键词分别是“异”、“力”、“排”、“异端”、“天理”,其中“异端”和“异端”是同义反复。整副对联以“异端”为中心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消除异端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何必开门,明月自然来入室;不须会友,古人无数是同心。 - “何必开门”和“不须会友”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看来,生活不必过分追求外界的热闹或朋友间的聚会,因为自然之美和古人的智慧已经足够让人心灵充实,无需额外的外界干扰。 - “明月自然来入室”与“古人无数是同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在美的丰富。明月的光辉无需人为引入,自然地照进房间,照亮内心
【译文】 有功而不骄傲自满,听到自己的过失就高兴。 为了修道日积德,积累的功德就会增长。 【注释】 1. 功:功劳 2. 伐:夸耀 3.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高兴 4. 为道:做道 5. 为道日损:每日都在修养 6. 积德能升:积德会提升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对联,上下联各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关键字。上联“有功不伐,闻过则喜”表达了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有功而不自傲,听到自己的过失就感到快乐
注释:书信可以抵得上十部从事的文书,名诗就是五言长城。 赏析:此联是说,尺牍(信札)可以抵得上百篇奏章,而诗歌则可成为万里长城。上联“尺书可当十部从事”意谓一封书信足以抵得上百篇奏章,以表达诗人对朋友间往来频繁、情深意切的赞叹之情;下联“名作便是五言长城”则赞美了友人的诗才,认为他所作的诗就像万里长城一样伟大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