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译文】 有功而不骄傲自满,听到自己的过失就高兴。 为了修道日积德,积累的功德就会增长。 【注释】 1. 功:功劳 2. 伐:夸耀 3.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高兴 4. 为道:做道 5. 为道日损:每日都在修养 6. 积德能升:积德会提升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对联,上下联各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关键字。上联“有功不伐,闻过则喜”表达了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有功而不自傲,听到自己的过失就感到快乐
黄鹤楼仙枣亭联 千年仙枣不落核,五月梅香犹存 何绍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大家。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年被选为官员。他的作品《黄鹤楼仙枣亭联》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本诗通过描绘千年仙枣与五月落梅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永恒之美的哲思。 “千年仙枣不留核”一句中“不留核”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没有核,而是形容这些仙枣如同仙人所传
【注释】 戴圣:即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教育家戴德,字次君,沛郡丰邑人。 士礼:指《周礼》。 子长:指汉代的司马迁。 安国: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尚书:指《书经》,也叫《书传》,是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书经》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政治情况,孔子编订为《书》30篇,称《书传》。 古文: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赏析】 这首集字联上下联均为七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解读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考生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集字联”,然后分析题目中关键词“天爵”和“门涂”的含义,再根据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集字联 天爵崇高,初无阶级; 书城割据,各异门涂。 “天爵”指天子的爵位,“崇高”表示高不可攀。 “书城”指国家,“割据”指分封。 译文:天子的爵位是至高无上的
【注释】 门联:旧时迎神赛会时,门前两侧的对仗工整、内容吉祥的横幅。行路:指外出做官或远游。天柱九疑:神话传说中两座山名,相传尧舜禹治水时,曾登上此山。三涂太白紫阁终南:指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太白、紫阁、终南山,都是神仙居处。上京王者地:指京城长安。王者,古称天子之都;上京,指京都长安。得师:得到名师。二戴安国:东汉人,字次公,孔子弟子颜回之孙。安国为西汉末年人,字稚长,少时从戴德受《礼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根据每个选项的内容判定其是否符合题意。本题中,第一句“士礼守容台,本东鲁两圣人所定”中的关键词是“士礼”、“容台”;第二句“佛书破藏海,是南朝众才子之文”中的关键词是“佛书”、“藏海”。最后一句的赏析,要结合全诗进行综合分析,注意不要遗漏关键词语。
诗句释义 - 圣业颜曾:这里的“圣业”可能指的是高远的志向或事业,“颜曾”可能是古代著名人物。 - 清名李郭:李郭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如唐代的李斯和郭子仪,这里用来强调其名声的纯洁和高尚。 - 相才文富:指具备宰相的才能与文采丰富。 - 士品裴王:裴王可能指的是裴行俭和王维,这两位都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官员,这里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品德或才华。 译文 集字联 伟大的事业源自颜回和曾参
【解析】 本首联是说,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众有同欲的人,功不可居。“意”字下加一个“小”字。第二句中“过”字下加一个“从”字。第三句中“功”字下加一“欲”字。 【答案】 诗句释义:“意之所忽”,指意之所不及之处。“过从此长”,谓意所不及之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积重难反,从而影响自己。“众有同欲”,指众人共同的心愿或欲望。“功不可居”,谓功劳和功绩是难以独占的。译文
【注释】 集字联:集字成对的对联。 天柱:即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南。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终南:山名,亦称南山,在今陕西省。紫阁:即紫微宫,在今北京市。太室: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面。三涂:指黄河、长江、淮河三条大河,也泛指中国各地。上京:古地名,在今北京市附近。王者地:指帝王所居的地方。 得师:得到老师。真不易:很难找到真正的老师。所愿:所希望得到的。高堂:高大的门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集字联”即对句式要求十分严格的对子或对联,其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一致、平仄相应、意义相关。本联中,上联“明理自平居,莫到有事时存两端念”意思是说,平时要明理,不要到了有事的时候才想着去存两个心眼;下联“置身须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