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鸿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大境界门时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感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书生坐一室,凿空谈两戒。 - “书生”指的是读书人或学者。 - “凿空”意为深入研究、探讨。 - “两戒”指两种道德规范或戒律。 2. 既未足迹经,岂免多所怪。 - “足迹经”意味着走过很多地方。 - “岂免”表示不能免除或难免有怪癖之处。 - 这两句表达了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到过这些地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其具体文字如下: 台城 妖梦妄祈四海一,梁家金鸥经缺。青丝白马渡江来,百道攻城城欲裂。 太平寺主谁堪充?往者思缚萧老公。而今幸得偿厥志,岂肯复以人臣终。 吁嗟乎!萧郎三十贵莫比,尚忆兵从樊沔起。毛人夜投黄鹤矶,既得皖城益自喜。 两龙导舰来中流,六要八贵同时收。劝进岂止沈家令,崇俭力反东昏侯。 奈何晚年惑象教,深宫作事尽颠倒。徒将大会夸无遮,忍令血食断宗庙
过莺脰湖 山水能娱人,积久动成癖。 自闻莺脰湖,梦寐不忍释。 今从禾中归,迂道此挂席。 层湖敛夕阴,空水混一碧。 鱼标露两三,蟹舍近咫尺。 缅怀元真子,晚作垂纶客。 烟波深复深,蓑笠适其适。 一泛湖中舟,千载仰遗迹。 我有钓竿手,苦为利名役。 大呼渔翁来,乞与数椽宅。 春水桃花红,秋水芦花白。 鼓枻凌苍茫,不知天地窄。 注释: 1. 山水能娱人,积久动成癖:指山和水能让人感到快乐,久而久之
【注释】 朝来晴翠扑征鞍:朝来,早晨。晴翠,晴朗的绿意。扑,扑击、冲荡,此处形容山色明丽动人。征鞍,旅途中的马鞍,这里指行囊或行旅之人的马具。 泰岱:泰山,简称“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登临地之一。崚嶒:高峻突兀的样子。 五等秩斑侯伯上:古代帝王将相有封爵等级之分,这里指泰山之巅。五等秩,指的是古代帝王将相所封的五个爵位。侯伯上,意为站在泰山之巅
注释: 1 西台:此处指古代帝王建在西边的宫殿。 2. 高台:形容地势高的台子。直上倚云根:直上云端,倚靠在云雾缭绕的根部。 3. 严陵渚:指严陵山附近的水边或江边。 4. 信国魂:指南宋忠臣文天祥的魂魄。 5. 王气尽:形容国家大势已去。 6. 晞发人:指那些头发稀疏、不修边幅的人。 7. 樵歌:樵夫唱的山歌。日又昏:天色渐暗。 译文: 如意敲打过石头留下痕迹,高台直上云中根基。
书生坐一室,凿空谈两戒。 既未足迹经,岂免多所怪。 繄余披短衣,三年歌出塞。 巍巍大境门,揽胜兹游再。 晓日明战场,微风净埃壒。 万帐屯中央,营开见旌旆。 天公妙设险,有意限中外。 突然作一束,两崖屺相对。 城高鸟飞绝,径窄马蹄碍。 以此控北部,岂曰非要害。 边声起惊笳,明驼过成队。 有令促下鞍,行人罔敢懈。 目览地势雄,心识神州大。 他日话游踪,抵掌亦一快
朝来晴翠扑征鞍,泰岱崚嶒耸万盘。 五等秩斑侯伯上,四围山作子孙看。 云光缭白晴疑雪,石气飞青夏亦寒。 惜未笋舆烦地主,碧霞宫里倚栏杆
俞鸿渐是清代的诗人。 字仪伯,号剑花,是清朝浙江德清人。他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中举人,是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曾担任过知县,但最终以参与幕府、授馆教课为业,在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许多佳作
俞鸿渐是清代的诗人。 字仪伯,号剑花,是清朝浙江德清人。他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中举人,是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曾担任过知县,但最终以参与幕府、授馆教课为业,在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许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