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注释】 偈颂十七首 其七 六爻:指《周易》中六十四卦中的六个爻位,每个爻位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既:尽、完。 穷:绝。 殄(tiǎn):灭绝、消灭。 一阳:指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光线倾斜角度最大,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天。 来复:指冬至后,阳气开始回升。 吾道:我的学说或道路,此处指儒家的学说。 大亨:非常顺畅,兴旺发达。 【赏析】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韵文。面门:当面,面向人时。 思:思考。 长时:长时间。 见成句子:现成的、已成定式的句子。 百味完全:各种味道都得到了满足。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禅宗“顿悟”思想的认同和推崇。诗中描述了禅者面对他人时的心境,即当一个人面对他人时,他的内心会保持一种宁静和平静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行才能达到的,而是可以通过短暂的时刻就实现的
注释:在土木场中度过了两个冬天,早晨匆匆忙忙,晚上也匆匆忙忙。从过去的经历来看,我并没有真正的成就和收获,所以说没有什么东山再起的空话。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土木场中过两冬,朝匆匆兮暮匆匆”描绘了诗人忙碌而焦虑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内心的空虚和无奈。“从来业识无凭据,说甚东山大脱空”则揭示了他对于真正成就和价值的怀疑和否定,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释义:坐在家产的主人翁,不会落到第二人。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注释:坐断主人翁,不落第二见。“坐断”一词,在古代多用来指代掌握着全部财产或者权利的人。这里的“坐断”,可能是指某位拥有大量财富、地位的人。"不落第二见"则是指这个人的地位或财产在所有人中都是最高的,没有其他的能与之相比。"第二见"在这里是一个比较级,表示超越其他人。"不落第二见"则强调了这个人的地位或财产在所有人中都是最高的
晓来瑞气郁葱葱,流出恩波自九重。 地厚天高何以报,饱看南岳祝融峰。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原文: 晓来瑞气郁葱葱,流出恩波自九重。 地厚天高何以报,饱看南岳祝融峰。 2. 逐句释义: - 晓来瑞气郁葱葱:清晨时分,天空中出现了吉祥的瑞气,这些瑞气弥漫在空气中,显得生机勃勃。 - 流出恩波自九重:这股瑞气如同从极高的九重天落下的恩泽一样,滋润大地。 - 地厚天高何以报:面对如此宏大的恩泽
【注释】: 滴水滴冻,浑无罅缝。 滴水入冰,不破冰面;滴水入泥,不见泥土。喻禅宗的顿悟法门,是超越世俗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 明眼衲僧,失却鼻孔。 “明眼衲僧”是指那些对佛理有透彻了解的人,而“鼻孔”则指佛教中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是佛教徒所应修习的六种境界。在这里,作者用“失却鼻孔”来形容那些过于追求外在事物,而忽视了内在修养的人。 【赏析】: 这首偈颂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注释:大地漆黑,如同涂抹了黑漆,古今没有一点消息。达磨是老臊胡,他九年来一直在面壁苦修。 赏析:这首偈颂以深沉而悲凉的笔调描绘了一位苦行僧的形象。首句“大地黑如漆”,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世界的冷漠;“古今无消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冷漠和孤独感。接下来,“达磨老臊胡”是对那位苦行僧的称呼,既表现了他的年岁已高,又突出了他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最后一句“九年空面壁”
注释: 百二十日夏,如今已告圆。 百二十天,即一年,夏季结束,现在已经到了年底。 就中一句子,切忌错流传。 “一句子”指的是一个字、词或句子。这里告诫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字、词或句子,不能随意传播、误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年的春夏秋冬,以及其中的一个字、词或句子的珍贵性,来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语言的必要性。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语言的尊重和珍视,以及对错误传播的警惕
“一夏已满,无事不办。”这一句诗出自宋朝释师范的《偈颂七十六首其七十》,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事事皆能应对自如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一夏已满”指的是整个夏季已经过去,意味着时光流转,夏日即将结束。这里的“一夏”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第二句:“无事不办”则表达了在夏天结束后,一切事务都能顺利处理。这里的“无事不办”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力和心态的信心
注释: 二月,即农历正月或立春后至立夏前。 复二月,意指再经历一次春天。 韶光尚可留,美好的时光还可以停留。 雪消深涧底,雪花融化在深深的山涧之中。 花发旧枝头,花朵重新开放在老树枝头。 万木寒威解,万木的寒威解除。 千峰翠色浮,千座山峰上的绿意浮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回大地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山川景色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