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诗句原文:住亦无可说,去亦无可说。 窦八布衫穿,金刚嚼生铁。 注释: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住亦无可说》:这是一首诗歌的标题,“偈颂”是一种佛教诗歌形式,用于诵读佛教经文或进行佛事活动。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佛事活动中吟唱。"一百四十一首"表明这是一系列共计141首的作品之一。“其三十七”明确指出了诗篇的具体编号和主题。 - 住亦无可说,去亦无可说
【注释】 正觉山前、双林树下:正觉,佛教语,觉悟的意思。“二树”指佛寺中供人礼拜的两棵树。 弄假像真、弄真像假:形容画工或雕塑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形象逼真,但所表现的内容是虚假的。 戴嵩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牛,相传他画的牛惟妙惟肖。 顾影嘶鸣韩干马:指韩干画的马栩栩如生,但所表现的是一匹马在顾影自怜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画的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每两句为一组,共有一百四十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相逢 - 相逢:相遇。在这里,诗人可能在描述两位诗人或朋友在偶然的机会下相遇。 第二句:你西我东 - 你西我东:形容双方地理位置或态度的差异。这里可能指诗人A在西方,诗人B在东方,或者是表达两人意见、行为上的差异。 第三句:水归沧海,月上孤峰 - 水归沧海:比喻一切归于虚无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中的一种唱诵佛经或讲法的文体,以韵文形式咏唱,用通俗语言表达佛理。 上梅溪:即梅溪寺,位于江西庐山,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 拽脱:拖出,牵引。 业缘:指因缘,缘分,因果。 逃不得:无法逃避。 依前:依旧、仍然。 拽耙:拖拉农具,比喻劳动。 牵犁:拉着犁头,比喻耕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无常。 首句“鼻绳拽脱上梅溪”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在十字路口说出一句话,三家村里用不上。 在三家村里说出一句话,十字路口又用不上。 注释: - 十字街头:指的是街道上的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景象。 - 三家村:指的是一个较小的社区或村庄。 - 使不著:用不上,无法实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十字街头”和“三家村”的场景,表达了语言的力量和局限。在繁华热闹的十字路口,人们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注释:今天是七月一日,明天是七月二日。一天就是一天,几个能知道羞愧?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时间的哲理的诗。它用“一日”与“七月”相对照,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天。同时,它也在讽刺那些不知羞耻的人,他们只知道享受,却不懂得珍惜时间。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给人以深思
诗句:上元正月半,无油不点灯。 注释: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又称灯节。“无油不点灯”意味着在没有油的情况下,灯笼是无法点燃的。这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条件和技术水平。 译文:在上元节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能点亮灯笼,因为那时的人们已经普遍使用蜡烛作为光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夜晚的热闹景象,通过“无油不点灯”这一细节,展现了古人在没有电力的时代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指佛教徒念经时唱的韵文,内容是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用来说明佛教道理。 偈:佛门用语,指佛教徒念经时唱的韵文,内容有解释佛教道理,也有叙述修行方法等。 颂:即歌赞之词。用以歌颂功德,赞美佛法。 一百四十一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部分。 其三十六:序号。 去年梅:前一年的梅花。 今岁柳:今年的柳树。 颜色馨香,依旧依旧:梅花和柳树的颜色香气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注释: 1. 三门佛殿,一见便见:三门佛殿,是佛教寺庙中用来供奉佛像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一见便见,意味着一眼就能看清、理解其中的教义和内涵。 2. 踢倒净瓶,撼动门扇:净瓶,佛教用语,指用来存放供品的容器;门扇,指寺庙的大门。踢倒净瓶,表示对佛教教义的质疑或否定;撼动门扇,则表示对寺庙信仰的动摇或怀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门佛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和信仰的质疑和否定。诗人认为
【注释】: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三十二 偈颂:摩登入汉,平地风波。 达磨西来,重增殃祸。 达磨是禅宗六祖,姓梁,名玄奘,俗家姓陈氏,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于公元596年随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到长安,后经洛阳回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于大悟。唐玄宗时赐号“菩提流支”。 摩腾是印度的和尚,东汉明帝时,他从印度来到中国,为佛教传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赏析】:这首诗以“摩腾”对“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