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己的抒情诗。诗人在空寂的山中,看见黄叶萧萧,不禁感慨万分。他怀念过去的朋友,可是他们都不来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通过写景抒发出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深。 【答案】 译文: 空荡荡的山野,黄叶萧瑟飘零。 你这样的人不来啊,我黄昏时还盼望着清晨相见。 你这样的人来啊,我们两人沉默无言意绪便消尽。 归去吧归去吧,衣襟飘飘飘荡
送赵龙图归四明 昔年曾约归四明,掇钵共饭莆菜羹。 东园蔬荠几衰长,望之何以辜斯盟。 铿铿小节何足拘,大名当振声谹谹。 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 淮甸既肃四海肃,丰功盛德应难名。 了知八珍与藜苋,清闲富贵但等平。 我罹劫火固无闷,公视昼锦不以荣。 七佛承承竟何据,六祖忉忉空碗鸣。 君不见刹竿头上铁龙头,鸿毛至重山岳轻
【注释】 黄衣:道士的服饰,以黄色为上色。 舍(shě)去混缁(zī)衣:指放弃道士的装束,换上僧衣。 甜桃:桃子,这里比喻美好的生活或理想。 醋梨:酸梨,喻示艰难困苦的生活或遭遇。 攒眉归去:皱眉头,意谓忧心忡忡,愁闷不安地离去。 许谁:能向谁说呢? 【赏析】 元代诗人元好问有一首小令《水龙吟·次韵张晋英从军兴国》云:“人道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壮志豪情。
注释: 四威仪 其一 山中行,移步放教轻。 无别意,恐他幽鸟惊。 译文: 在山谷间漫步前行,脚步轻盈,毫不费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担心惊动那些鸟儿。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诗人以“山中”为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的尊崇和敬仰。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林、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
注释: 四威仪其三:这是第四首《四威仪》诗。山中坐,习闲成懒惰。少献花,但见猿偷果。 译文: 在山中坐着,时间长了便养成了懒散的习性和习惯。 偶尔献上一花,只见猿猴将果子偷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在雁荡山的游历,后两句写诗人在雁荡山游玩时遇到一位小芙蓉姑娘,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 “水云何处觅行踪”,意思是:不知从哪里才能找到她的踪迹。这句是说诗人不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她,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 “踏破天台雁荡峰”,意思是:已经踏破了雁荡山中的山峰,这一句表明诗人游览雁荡山的行程之长、之久,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注释: 鸡鸣接待:在夜晚,遇到水云(指山中的水云)时必须投宿,吃饱了饭又怎能不继续前行。 山主岂徒开接待:山主并不是白白地招待我,他养鸡的意图是让我听到鸡啼声。 养鸡意在五更鸣:山主养鸡的目的是为了在五更时叫醒我,让我开始一天的行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遇到水云时被山主招待的情景。诗人在夜晚遇到了水云(指山中的水云),这意味着他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这时,他得到了山主的招待
【注释】: 相士:古代以占卜为业的人。 鳞皴(kun): 鱼鳞般的皱纹,形容树皮干枯粗糙。 烂柴(lànchái):腐烂的木头。 绿苔:绿色苔藓。 驴年:指不吉利的年份,因为“驴”与“陆”同音。 【译文】: 这棵古树如同一块腐朽的木头,几度春风吹过却始终不见它恢复生机。 谁能想到先生会看中它,认为它能在驴年开出美丽的花朵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老树的外貌和状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的释义如下: 第1句:“净土不居居秽土,良马不骑骑猛虎。”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在肮脏的地方居住,也不会骑着一匹凶猛的马。 第2句:“回头转脑谩招呼,谁肯与伊为伴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想要结交他为伙伴的人,都是一些不懂得珍惜人才的人。 第3句:“回头转脑谩招呼,谁肯与伊为伴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1. 再铸粥锅 - 意为重新制作粥。 2. 不解多方锢鏴成 - 意指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多次反复的煮制才能使食物熟透。 3. 一锤打破与重烹 - 表示用锤子打破了原有的做法,并彻底重新烹煮。 4. 等闲脱体离窠臼 - 意思是轻松地摆脱了旧有的束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 5. 煮粥依前不是羹 - 表示虽然重新烹饪,但结果却并不如预期那样美味,就像没有煮熟一样。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