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释义】 来时空空的,走时光秃秃。你还要问个明白吗?天台有座石桥。 【注释】 ①空索索:形容身体瘦弱、虚弱的样子。 ②赤条条:形容赤裸裸。 ③端:本义是物体的中心或中心点,这里是“究竟”、“真相”的意思。 ④天台:指中国浙江省天台山。 ⑤石桥:石拱桥,即石拱桥。 ⑥赏析:此诗为《临终偈》,作者在临终前对生死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和态度。 【译文】 生前身体瘦弱
【注释】: 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魂灵往那方。:太阳落山了,不知道灵魂去了哪里? 哭恸一声无处避,棹头亲见本爷娘。:我痛哭时无处躲避,看到船桨上还留有我的亲人的眼泪。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首联“红轮决定沉西去”,以“红轮”指代太阳,暗喻亲人离世的时间,“决定”二字则强调了这一事实不可更改、难以挽回的性质
【注释】 这首诗的意思是:那些以权势和地位为傲的人,在别人贫穷的时候,就看不起他们;而在自己富有的时候,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些人可以原谅他们的杀人行为,但不能容忍他们的无礼行为。 【赏析】 此诗是《颂古》四十六首之三十九,也是“颂”中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说:那些因富贵而轻视他人的人,当别人贫穷时,他可以对别人进行轻蔑;当他自己富有时,他却可以对别人施以恩惠。这种人虽然可以原谅他的杀人行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颂古”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写前代名人的言行事迹,以资鉴戒,表达对前人业绩的称颂。“其四十二”是该诗的第22句,根据“大匠不巧,大儒不学”可知作者在讽刺一些自以为有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并不精通,只是空有虚名,故此处为“讥笑那些自以为有学问的人”。 【答案】 大匠(木匠)不精巧
注释: 1. 一掷神杯定吉凶,再占重卜转灵通。 - 一掷神杯:指通过占卜来确定未来。 - 定吉凶:确定吉凶。 - 再占重卜:再次占卜。 - 转灵通:灵通,即命运或运势的通道。 - 意思:通过占卜来确定未来,然后再占卜来验证之前的结果是否准确,从而更加明确未来的走向。 2. 分明见了今年事,却说明年事不同。 - 分明:清楚地、明白地。 - 今年事:今年的事情。 - 却说:却说是。 - 明年事不同
【注释】 颂古:古代诗歌的题材之一。指咏怀古人。四十四首:作者自序云,“每吟诵古人之诗,未尝不慨然叹曰:使某今日而遇此,亦当如是。”可知此诗所咏皆为古人,故以“颂古”名之。四十四首,这里指作者自序所称“四十四题”。 其三十六:指《颂古》中的第三十六首。 梦里思归问故乡(梦):梦中思念家乡。思归:思念回到故乡。 说与尚徉狂(说):告诉,告知。说与尚徉狂:告诉尚且佯狂的人。 白云尽处(白云)
【注释】 腊:古代农历十二月。正月:农历正月初一。一:第一。 【译文】 腊月三十日,开口便为敕。 再拟问如何,明朝正月一。 【赏析】 《颂古四十四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此诗写新年元旦的情景。首句“腊月三十日”,即除夕之日,人们正忙着准备过大年呢,所以开口便为敕;而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正是新的一年开始之时,故又拟问如何?这两句互文见义,既写出了除夕之夜的热闹景象
注释:深深地向对方下拜,这是古代的礼节。如果不这样,那么用玉帛来表示敬意又有何意义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礼法的崇敬和赞美。诗中以深深的下拜、玉帛云乎哉为关键词,描绘出一幅古人行礼的庄重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古人对于礼节的重视和敬畏。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注释】 骨裹皮:指人死后,尸体被裹在衣服里面。皮裹骨:指衣服包裹在尸体上。随:这里泛指随从、仆役。辽天鹘(hú):古书上说的大雕,又名鸷鸟,翅膀展开时有两翼像天上的日月。新罗国:即新罗王国,今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国家。 【译文】 裹着皮和骨的尸体,被随从抬着走出辽天大路。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四通八达的大道,抬眼望去,不知已经过了新罗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以“大雕”为比
```text 一片荆山璞,分明辨者难。 几人偷眼觑,只作石头看。 注释:比喻某人的才华或品质像未经雕琢的荆山玉璞一样,虽然价值连城,但普通人却难以分辨其真正的价值。有些人看到这样的人才后,却只将其当作普通的石头看待,错失了发现和利用他们的良机。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手法,揭示了某些人在面对真正优秀人才时,往往缺乏识别和欣赏的眼光。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