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豫
【注释】 臭:气味。芝兰:指君子,比喻高尚的人。邂逅中:意外相逢,不期而遇。异乡离合几秋风:离别家乡的秋天又快来临了。犀堂:指刘玉斋的书房,因用犀牛角为饰。曲槛东:刘玉斋的书房有栏杆,在东边。 【译文】 偶然相遇在芝兰之室,异乡离别又近寒秋。 闻听犀牛角饰的厅堂里传来天香,记得我们曾经在东边的栏杆上联吟。 【赏析】 诗题是“新秋遣怀戏赠刘玉斋并柬秦思斋明府”。刘玉斋和秦思斋都是作者的朋友
【注释】 初夏游平山堂:指作者初夏时节游览平山堂。画楼,即“画阁”,指精美的楼阁,也泛指楼阁。天街,古代京城街道的别称(一说指京城大街)。檀板,乐器名,用香木制成,形似小鼓,有柄,用以击节。笙簧,两种簧乐器。铜鞮,地名。旧事,过去的事。小秦淮,南京的一条古街名。 【赏析】 《初夏游平山堂》是一首描绘初夏时节游人游平山堂的诗。诗人从平山堂的建筑风貌、游人众多、音乐悠扬等几个方面描写了平山堂的盛景
【注释】 天宇:天空;清:明亮;入:进入。早秋:初秋;碧梧:青梧,一种树名;凉吹:清凉的风;雨初收:雨刚停歇;楸枰:楸木做的棋盘;一局:一盘棋局;频频:多次重复;嬴(yíng营)得:赢得;涂山月满楼:传说中夏桀所居之涂山的明月高照在楼上,这里借指秦明府的宅第。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刘玉斋和秦思斋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怀念之情。 首句“天宇清明入早秋”,“天宇”即天空
【注释】 遣怀:抒发情怀。刘、秦:分别指诗人的朋友刘玉斋和秦思斋。明府:对县令的尊称。里:指家乡。江右:江西。锦城:成都的别称,这里以成都代指江右。杜子:杜甫。“谁怜”二句:杜甫在夔州的贫病交加,像被水洗过一样,他年老体衰,客居异乡,还没有回去。三川:泛指四川一带,因蜀郡、广汉郡、犍为郡都位于四川境内而得此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自己久客他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概括诗句内容,并结合诗句分析。 “新秋遣怀戏赠刘玉斋并柬秦思斋明府”,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季里寄情山水,抒发自己闲适的心情。“羲皇”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清高;“午梦闲”指午时睡觉,睡得很闲适。“醒来偏讶夕阳殷”意思是说太阳偏西了,才醒来,却惊异于夕阳的红艳。“殷”,明亮的样子。 “凭栏几度舒双眼,贪看王维画里山”
【注释】折尾滩:长江中下游的一段,因江流曲折,水流湍急而得名。桓侯庙:供奉三国名将张飞的庙宇。从今:今后。 【赏析】此诗作于乾符二年(875)秋,诗人在荆门(今湖北江陵)与友人相聚时,为张桓侯庙题写了这首七绝。全诗写景,寓情于景。前两句描写了江水奔腾激荡之状。后两句是说:“从此寄语那些驾船的人,以后不要再到这江上来找我来了。”言外之意是说:我此时已不在此地居住,你们也不必再到这里来找我
新秋遣怀戏赠刘玉斋并柬秦思斋明府 棋酒相逢乐不孤,伯龄前此意何如。 自怜雅概齐江左,漫问当门折齿无。 注释: 新秋:即指秋天的新凉天气。遣怀:寄托愁思。 戏赠:以诗相赠。刘玉斋,即刘元霖,字伯龄。 伯龄:伯龄是李白对刘元的尊称。 前此:以前。 自怜:自我怜惜。雅概:高雅的气节。 江左:指江东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漫问:随意问问。当门:面对大门。 折齿无:折断的门牙没有了
折尾滩祀张桓侯庙有作千古威灵共水长,江滨俎豆日馨香。 暗中回得狂澜转,不使奔涛滞客航。 注释:张桓侯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江滨俎豆:祭祀用的祭品陈列在江滨。暗中回得狂澜转,不使奔涛滞客航:暗指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七星坛设坛等智谋,让敌人不知所踪,使得敌军无法利用急流阻挡船队的航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张桓侯庙所作的。诗人首先赞美了张桓侯的威灵永存于世,他的形象与江河一同流淌,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及诗人抒发的情感,并重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此诗首句“绿树垂堤映水流”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绿树掩映着长堤,水色与堤上绿树相映;第二句“一天阴雨报新秋”,天气阴暗,秋意渐浓。三
【注释】 禅关:指寺庙。下榻:指投宿。巴江:指巴渝地区,即今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与刘玉斋、秦思斋两位官员的离别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新秋遣怀”,点明季节;次句“戏赠刘玉斋”,表明诗人以酒助兴,与友人开怀畅饮,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怀。“百虑清”四字道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在秋天的新月之夜,与朋友饮酒聊天,使一切忧虑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相逢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