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五祖传授给六祖的偈颂,第一首是关于五祖的。 情种俱收入混成,还并四事得无生。 字虽不识人休笑,壁上留题已可惊。 译文:情感的根源全部纳入混元之中,还包含了四个方面,达到无生的境地。即使不认识文字,也不要嘲笑他,因为他在墙壁上留下了题词,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五祖对禅宗的贡献,强调了禅宗的智慧和境界。诗中表达了五祖的智慧和境界超越常人,即使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也能留下惊人的题词
诗句:万宝收还万合中,更寻心地亦还空。 译文:万种宝物都回归到万合之中,更寻找内心的清净也归于虚空无物。 注释:此句表达了一种禅宗的修行境界,万宝即万物,万合即万物聚合的地方。万宝收还万合中,意味着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已回归到最本源的状态。更寻心地亦还空,指的是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外探索万物的本质,更要深入内心去寻找那份本来的宁静和清净。 赏析
“精传神气一传精,含作真空万化行。” 宋代黄裳的《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中的这句诗句,不仅描绘了禅宗初祖的形象,也深刻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逐句释义: - 精传神气一传精:这表达了禅宗初祖将最精炼的教义传授给后继者,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 含作真空万化行:这描述了初祖所传授的教义包含了宇宙的真理,使得万事万物都能在其影响下运行。 2.
诗歌名:《初祖》 在朦胧的月光下,神光中显现一位还稚的婴孩,他非尘世之人,非天人之子。 他静坐在玉炉前,忽然之间,一只灵鹊自天而降,带着几声惊叫,如同夜的使者,打破了宁静的黑暗。 这是宋代诗人黄裳所创作的《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二 初祖》。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初祖达摩的形象,通过“神光中见一还婴”以及“忽向玉炉飞上去,数声灵鹊夜来惊”这些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初祖达摩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气质和境界
诗句原文: 宿来缘累尚相拘,何事圆成未自如。 十地三乘谁便了,了时犹待到无无。 译文: 自从过去以来,我们的缘分一直纠缠在一起,就像被绳索束缚一样,无法自由。我们为什么不能达到圆满的状态呢?直到我们修到了“十地”的境界,或者掌握了“三乘”的真谛,我们才能够真正自由。但是,即使我们达到了这些境界,我们也还需要继续努力,直到我们完全放下所有的执着和烦恼,才能真正自由。 赏析:
注释:在道路上遇到就是缘分,内心明白衣钵法门有人传授。 真成净土包含着各种事物,直到生生不息才能达到仙途。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路上相逢即是缘,心知衣法有人传"这句话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的人或事物都可能是缘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体验和实践来领悟佛法。"真成净土含诸种,直到生生始得仙"这句话则表达了佛教中的净土思想,即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修行
“初祖”的译文是:“本来无一亦无华,都向真空是一家。闻说一花还共笑,宁甘鬼窟作生涯。”这首诗通过描述六祖在面壁九年期间的修行经历和他对禅学的理解,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独特性和深远影响。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名释义: - “六祖传付偈颂 其六 初祖”是宋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古诗。 - 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他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
在宋代诗人黄裳的笔下,《六祖传付偈颂 其二 二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受果时来合见仙:这句话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人们可以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仿佛见到了仙人。这里的“受果”可能是指通过修炼或修行达到了某种结果或成就,而“合见仙”则暗示了这种成就是与仙人相会的时刻。 - 香山禅定想多年
注释:二祖,指六祖惠能。 华岂曾:唐代诗人,本名李华,因排行第二所以被称为华岂曾;生种:佛教语,指修行成佛;迩来:近来;何事:为何;得神珠:获得一颗神奇的珠子,比喻得到禅宗的传承;不悟:不明了;为旨:佛教的教义宗旨;高人:指禅宗大师;一似:很像。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二祖与六祖之间在修行境界上的对比,表达了禅宗对于修行者的不同要求和期待。 第一句“华岂曾生种亦无”,以华岂曾在佛教中的地位和身份
注释:三祖六祖传授的偈颂。入道从来都有缘,许谁心地是金仙。如来止止教休说,妙法难思莫妄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深深敬畏之情。诗人认为,佛法的传承需要有深厚的缘分,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者要遵循佛陀的教诲,不随意传播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