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仪
【诗句】 乍雨还晴,嫩寒轻暖,海棠不耐春暄。娇慵如醉,特煞可人怜。深院重门静锁,生憎煞、燕恼莺喧。又是清明时候也,杨柳欲飞绵。 年年。当此际,鸾消翠黛,鸭冷沉烟。试罗衣宽窄,较不如前。多半因春消瘦,入膏肓、愁病难痊。常则向、锦衾窝里,挨过卖花天。 【译文】 刚刚下雨又放晴,春天的微寒和暖意交替出现。海棠花受不了春日的温暖变得娇弱而慵懒。它的样子像极了醉酒之人,让人忍不住生出怜惜之情。庭院深深
诗句: - 高柳浓阴(高大的柳树,浓密的树荫) - 曲水危桥(弯曲的水面上,一座危险的桥) - 白板扉开(白色的门扉开启) - 亭连远岫(亭子与远处的山峰相连) - 装成翠黛(装点成翠绿色的眉毛) - 风吹新涨,皱作愁堆(风把水面吹得涨起,皱起像是堆积着忧愁) - 碧藕飘香,菰蒲平岸(碧绿色的莲藕散发香气,长在平缓的岸边) - 欧鸟忘机自去来(忘记了捕食工具的鸟,自由自在地来去) 译文: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殢人娇观木偶戏 - 这一句描述了一个情景,即人们观看木偶戏的情景。殢人娇指的是观看木偶戏的人,可能是一个女子,因为"娇"字常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 2. 刻木牵丝,一样红颜白发 - 这里的"刻木牵丝"可能是指木偶戏的制作工艺,将木头雕刻成人物的形状,并连接细丝线以表现动态
《洞仙歌·月夜书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以“孤雁”自况,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之情。全词意境清远,笔力遒劲,语言明净自然。 【注释】 - 好天良夜:美好的夜晚。 - 添得:又增加了。 - 愁多少:愁绪有多少。 - 寒峭峭:寒冷的样子。 - 银河低转、碧天如水:指月光洒满天际的景象。 - 衬一点孤鸿小:衬托出一点孤独的鸿雁。 - 怪来:近来。 - 心绪:心情
菩萨蛮 · 秋夜闻蟋蟀声 窗外寒虫声唧唧。悲凉如诉还如泣。窗里断肠人。低怀泪满巾。 共当愁绝处。只有侬和汝。凉月照梧桐。有时差剩侬。 注释: - 窗外寒虫声唧唧:窗外传来蟋蟀的叫声,声音细小而连绵不断。 - 悲凉如诉还如泣:这声音让人感到悲伤和凄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 窗里断肠人:指窗内的诗人,他正被这悲凉的声音所困扰,内心如同断了肠一般。 - 低怀泪满巾:诗人低头沉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是理解型默写,解答时既要理解诗意又要把握题干要求。“消夏湾头露华晓”意为在炎热的夏天里,到消夏湾去游玩,清晨,露水晶莹如珠,晓风送来阵阵花香;“吴娃红袖映花明”,意为吴中美女穿着红色的衣裙,映衬着鲜花显得格外明亮;“中流争羡鸳鸯好”,意为江面上的男女争相羡慕鸳鸯夫妻恩爱
【注释】 蠹窗:蛀书的窗户。百城:比喻众多的人。《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鱼之迎牛马,若鸟之迎风。是故河鱼多死,鸟卵不终。”《史记.刺客列传》:“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杀庆忌也,仓卒而正冠。此三子者,皆罪至不赦者也。然其心皆不忍于匕首之下。” 南面:指称帝。《论语.季氏》:“孔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问曰:‘管仲俭乎?’子曰:‘管氏有三归
【注释】 长:诗题名。 严霜:浓霜。 倒浸:倾斜浸湿。帘栊:窗帘和窗格,泛指窗户。 半壁孤灯:一盏孤单的灯,映照着半边墙壁。耿耿:明亮的样子。 秋老啼残络纬声:秋天到了,蟋蟀鸣叫声也渐渐稀少了。 月明月明瘦尽梧桐影:月色明亮,影子却显得越来越瘦。 啼乌:乌鸦。有意:有意为之,有意隔断纱窗,指乌鸦鸣叫。 两两:成双成对。饥儿:饥饿的孩子。啼下国:啼哭声传遍国家。 迢迢:远貌。赪尾:红尾鱼
诗句翻译: 兽环锁着青苔院,豆蔻梢头春一线。柳烟笼日翠眉轻蹙,花雾笼罩着美丽的女子。芙蓉绣带打开宝匣,风儿摇动着钗梁双玉燕。芍药裁成绝妙的词句,簪花小试琉璃砚。侯门白璧自然无瑕,谁教青鸟偷走了少女的娇颜?杨花飞入惹起春愁,门外王孙嘶叫紫骝。错认牧之非薄幸,同心缕带绾结风流。画眉窗下调调螺子,翡翠兰花是夙愿酬。地老天荒情不变,乌丝素盟足千秋。银筝锦瑟欢初洽,别鹤离鸾沟水头。密誓俄成乌鲗墨
【译文】 清晨,我被莺啼声叫醒,绿窗下梦回,粉薄的罗衣不整。 瑶琴停奏玉笙寒,春光中慵懒的柳树和困倦的花朵。 东邻的女子过来拜访,邀我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一起向南园斗草嬉戏,寻找着所有美丽的花草。 在花丛中寻觅奇珍异宝,玉簪子怎会害怕苍苔的冷意。 袖中别出谢公须,光彩照人心生光。 低回暗自期许心愿,小立花前垂着洁白的颈。 榆钱输尽后拔金钗,醉眼望东风倚在露井旁。 白日长照乳燕、鸣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