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最后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首句“移将篱菊避霜风”写菊花被移栽到篱笆边上,以避开严寒的风霜。第二句“掩映萧斋烛爓红”,点出“篱菊”的位置,在萧瑟的斋房中,用烛光映照着它。三四句“瘦影不须秋水照,清标收入素屏中”,写菊花瘦影,不必借秋水的映照
【注释】 1. 秋英争向纸屏开:菊花竞相开放,纷纷向纸屏展开。秋英即指菊花。 2. 水月空花惹浪猜:水中的月亮与空中的花相互映衬,使人产生许多猜测。 3. 已悟无生庄叟意:已经理解到庄子所说的“无生”的道理。 4. 有形都自幻中来:所有有形的事物都是从虚幻中产生的。 【赏析】 《镫下菊影》是一首描绘菊花绽放在纸屏之上的画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死、有无的思考的短诗
【注释】 宿塔湾:地名。 倚枕挑镫:指在夜深人静之时,倚枕而思,挑镫而坐。 寒鸡啼月夜三更:天已大亮,鸡声四起,但月亮还在高悬。 思亲怀友情多少:想家思亲,怀念友人之情。 消魂第一程:最令人伤心的一段旅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塔湾时所作,抒发了他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倚枕挑镫梦不成”,描绘了诗人深夜挑灯倚枕而眠的情景。这里,“倚枕”和“挑镫”都是动作描写
【注释】 樵径:指砍柴人行走的小路。 苍苔:指青苔,一种生长在石头和树木上的一种植物。 腰斤:指砍柴的工具,即扁担。 幽岑(cén):山中深幽的地方。 荷担谁怜:指砍柴人挑着柴走在山路上,谁能体会到他们辛劳的苦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樵夫生活的诗,诗人用“苍苔”、“古木”、“幽岑”等字词描绘了一幅深山老林的图画,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其中一般。而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荷担谁怜径路深”
【注释】雄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雄县。易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北易县西南的涞水,流经今北京西北到易州入渤海。萧萧:风声凄厉的样子。断虹:指桥梁。飞桥十二:指雄县境内有十一座飞桥。半在:一半在。淮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沈阳:古县名,即辽代的沈州,在今辽宁省沈阳市。 【赏析】《宿雄县》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雄县的风光,“易水萧萧”写出了雄关的雄壮;“飞桥十二”
【注释】 1. 最怜:非常怜悯。 2. 镫下菊影:指点着蜡烛时,菊影斜照在窗边,形成一幅幽静的画面。 3. 一榻寒香四壁秋:指室内只有一张床、四堵墙壁,但满室都是菊花的香气,给人一种秋日清寒的感觉。 4. 欲写芳标留玉版:想要用文字来记录这美好的景色,留下永久的回忆。 5. 聊将斑管学双钩:以笔代管,用毛笔在纸上模仿书法,描绘出优美的图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赏菊情景的小诗
【注释】 镜中菊影:指菊花的倒影映入镜中。 错落:参差不齐的样子。 虚明:明亮的样子。 玉镜光:指清澈明亮的镜子。 鉴形:照见形体。 取象:取得形状、特点。 写照:描写形象。 香:指香气,这里借指菊花的芬芳。 【赏析】 此诗以镜中之花影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首联“几枝错落秋花影,一片虚明玉镜光”。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思。以下是对其的逐句释义、译文及必要的注释: 1. 花临宝镜空非色:“花临宝镜”形容花朵美丽而珍贵,如同珍贵的物品被放置在镜子前。“空非色”则表示虽然花朵看起来美丽,但它们的本质(如花瓣、花蕊等)并不因为美丽的外表而改变。这里的“空”可以理解为空虚、本质,“色”则是美丽或外在的表现。 2. 镜锁秋英色未空:“镜锁秋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被锁在了镜子里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谁移篱菊近妆台” - 关键词解释:篱、菊、妆台。 - 注释:这里描写的是一幅秋天的闺房图景,篱笆旁边摆放着菊花,它们靠近了妆台。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菊花和妆台的亲密关系,展现了女子精心打扮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细致入微。 2. “高卷珠帘宝扇开” - 关键词解释:高卷、珠帘、宝扇。 - 注释:形容女子动作优雅,高高地卷起珠帘,打开宝扇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掌握。本题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翻译,并写出自己理解的诗句大意,然后进行赏析,注意翻译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谁碾朱砂拥菊丛”,意思是:是谁用朱砂碾成粉末来装点菊花丛,“碾”是“碾成粉末”的意思;“拥”是“装点”的意思。 “丹葩和露绽西风”,意思是:鲜艳的花朵沾着露水绽开了,迎着秋风开放。“丹葩”是指红色的花瓣。 “一从番舶来中土,赢得扶桑晓日红”,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