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注释】 粉针:指缝纫用的线。绣床:绣花的床,指女子绣花的闺房。鸳鸯剌:用针刺的方法绣出鸳鸯图案。理残妆:整理残妆。拈:取。腻粉:指胭脂等化妆品。挑:用手指夹住或用针挑动。花心:花朵中心,此处比喻绣出的鸳鸯。瓣:花瓣。长:细长,此处形容花瓣的形状。 【赏析】 “移得秋英傍绣床,鸳鸯剌罢理残妆。” 移得秋英傍绣床,意思是将秋天的花朵移到绣花床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女子在绣花床旁观赏秋花的情景
【注】 1. 镫:古代一种有柄的照明用具。 2. 秋镫:泛指秋夜照明用具。 3. 轩窗:窗户。 4. 绝风尘:断绝世俗的纷扰。 5. 菊对:与菊花相对。 6. 何人泼墨:谁在纸上用墨水画了。 7. 传神:形容描写得生动逼真。 8.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首联写菊影,次联写菊之形态,末联写菊之精神。全诗意境高远,清幽脱俗
诗句原文: 金蕊初开玉露凉,百花洲上点秋光。 范公遗谱知多少,应共香橙一色黄。 注释: - 金蕊初开:描述的是花朵在早晨刚刚开放的情景,金黄色的蕊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璀璨。 - 玉露凉:指的是清晨的露水,凉爽而清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 百花洲上点秋光:百花盛开,犹如点缀在秋天的画卷之上。 - 范公遗谱:范公指的是唐代诗人范仲淹,他的诗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注释】: 张瀛客:《新唐书》载,张为中书舍人,因事贬谪江州司马。遗诗:指张瀛客的诗。伯夜堂:张瀛客墓志铭中称张瀛客有“三友堂”,即张、韩、王,伯夜堂是其名。生离:指夫妻分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去的感伤之情。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抒情,尾联点明离别之痛。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首句“几树松楸锁夕阳”用典,典出《世说新语·任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先理解全诗大意及重点词语的含义,然后依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粉红莲”是第一句,起兴,用一个“粉红莲”来衬托莲花的洁白高洁。“亭亭”形容荷花的姿态。“独立”写莲花不与其他花争艳斗丽,而是傲然挺立,显示自己的美丽。“凌波”,指水中的荷花,也比喻女子轻盈美丽的体态。“坠粉红”即“堕粉红”,“坠”通“堕”,指坠落、飘落
【注释】菊,这里指菊花。清光澄澈映寒葩:明亮的月光清澈透明,照在寒冷的季节里盛开的菊花上。暂移月里中秋桂,添得霜前九日花:暂时把月亮里的中秋桂花搬到眼前,又增加了霜前九月的花。 【赏析】诗人以清丽脱俗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秋夜赏菊图。首句“不让金波灿夜华”,意思是说,不要使秋天的夜晚像太阳照耀下的水面一样泛着金色的光芒。次句“清光澄澈映寒葩”,写明亮的月光清澈透明,照着那寒冷季节里的菊花
【注释】 绿牡丹:指牡丹,这里以牡丹喻人。 “东风拂槛一枝春”,春风拂动栏杆上的牡丹,使一枝枝盛开的牡丹都显得生机勃勃; 移赠秋芳号转真:将这美丽的牡丹赠送给秋日里芬芳的花,花名也随着季节而改变; “能傲严霜贞晚节”,它能够傲视寒霜,保持贞节,到晚年也不改色; 前身合是堕楼人:“坠楼”是指女子投井自杀的典故,这里的“前身”是指诗人的前身,也就是他自己的身世,诗人以此自比; 【赏析】
【注释】万花魁:指梅花。共道梅花万卉魁,秋魁篱菊胜江梅。如何烂漫西风里,不向群芳顶上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万花之魁——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志趣。前两句写梅的傲骨、高洁,后两句则写出了梅花的清高。 “共道”句,说世人都赞赏梅花万木独秀,称它为百花之首;而以篱菊比之,则又胜过江梅。“篱菊”,即菊花,古人常在篱笆间种植菊花,故称。这一句是总写梅花的品格。 颔联两句,写梅花傲霜斗雪
注释: 满天星:满天的星星。 霜天月黑倍昭然(bèi zhāng rú hēn):在寒冷的天气里,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分野从来应地躔(qiū chuān):分界线,界限。指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地理分界。躔,古代对星辰运行位置的一种称呼。 不是寒香侵座右(wù shì hán xiāng qīn zuǒ yòu):不是寒香(即霜花)侵入了座位旁边的空气(座位旁边通常有炉火)。这里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宁静
注释: 榆钱:榆木钱。 五铢:古代一种重量单位,这里指代榆木钱的重量。 柳线:用柳枝条编织成的细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榆木钱的轻盈、美丽为题,通过对榆木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欲买春风是也非”,诗人以“欲买春风”比喻自己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而“是也非”则表示这种情感并非真的能够实现。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