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和济叔城上数篇芙蓉 春风桃李绣朱阑,更插芙蓉待薄寒。花萼未成驺从起,异时空作憩棠看。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春风桃李绣朱阑: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桃花和李花盛开,仿佛被绣上了红色的栏杆。这里的“朱阑”指的是红色的栏杆,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更插芙蓉待薄寒: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芙蓉”,即荷花,它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诗人在寒冷的天气里,特意插上荷花,是为了增添一抹清新的色彩。
【注释】 稍涉:稍稍涉足,指游历四方。诸方:各地。问所归:询问归去的目的地。自怜:自感惭愧。三十七载:佛经说,从生下来算起,到成佛要经历三十七天。非:不是处所,这里指烦恼。真如:佛教名词,本体的真实自性。第一机:即“一乘”,指达到觉悟的法门和境界。 【赏析】 此诗是苏轼赠云居寺佛印禅师的五首偈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及与禅师交流时的感慨。 首句“稍涉诸方问所归”中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其一 禅师谈实不谈虚,亦有文章水不如。 译文注释: - 禅师(指云居佛印禅师):指云居佛印禅师。 - 谈实:谈论实际问题。 - 谈虚:谈论虚无缥缈的问题。 - 文章水:形容文笔流畅,如流水般自然。 - 不如:比不上。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字表达和内容质量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诗句简洁有力
翠藤老木抱千山,行色归心各等闲。 恰似白云多自在,不同飞鸟倦知还。 【注释】: ①翠藤老木:指古树名木。 ②行色:行程或行踪。 ③归心:归家的心意。 ④等闲:随意、随便。 ⑤恰似:好像,仿佛。 ⑥不同:不一样。 ⑦倦:困乏。 ⑧知还:知道回去。 赏析: 此诗首句写云居佛印禅师的住所,“翠藤老木”四字描绘了一幅幽静、古老的寺院图景;次句写诗人自己,“归心”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渴望
【注释】 纱帽:僧帽。筇枝:竹杖。 彭公:唐彭泽(719-745)字潜之,唐肃宗时为刺史,以直谏闻名,因被贬至彭泽任上,故称彭公。“彭公”是借指佛印禅师。 庞居士:指庞德公。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高僧,他与佛印禅师夜坐,谈论佛法,十分投机,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但是从他们的神态和谈吐,可以看出他们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对世事的超脱与淡泊。诗中所表现的
【注释】 圆通:梵语意译,即指佛寺中的僧院。 丈室:大屋,这里指佛寺。 竹问流水:形容山寺中清幽的环境。 涓涓:水流动的样子。 石耳峰头月:指山峰上的一块石头,形似耳朵,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所以叫石耳。 云居:指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佛寺的描写。诗的前两句写佛寺的夜景,用“竹间流水听涓涓”来形容佛寺的宁静;后两句写佛寺中的一景一物。前两句写诗人夜晚在佛寺的所见所闻
【注释】: 朝车暮马:早上乘着车,晚上骑着马。形容人忙碌奔波不停。 眼疾昏眵(chī):眼睛有病,视线不清。眵,通“眵目”,眼病。 洗不开:指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 清似水:形容柳树荫影清澈明亮。 十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比喻很少或极少。 公来:指你来了。这里代词“你”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七言律诗。首联写友人来访时繁忙的景象,二、三两联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与心情。
注释: 丁宁:叮嘱。风伯:神话中的风神,这里指代风。莫相催:不要催促。莫:表劝阻语气,不要。放:让、允许。船头容易开:船只容易打开船头,即轻易地启航。更语:再嘱咐。水边鱼与雁:水中的鱼和大雁。不妨:可以。日日寄书来:每天给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风为主题,通过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丁宁风伯莫相催”是说不要催风,不要让船儿轻易地启航。这里的“丁宁”是叮嘱的意思
注释: 1. 不但/离肠夜九回:不仅,离别的愁绪夜里翻来覆去。 2. 眉头/十日不曾开:形容愁眉苦脸,连眉头都十天未曾舒展。 3. 田园/愈/更不胜说:田园生活更加难以忍受,越说越觉得难以忍受。 4. 忆赋/渊明归去来: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告别友人时,深感离别之痛,用词十分悲切
注释: 1. 和佛印:这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 黄昏云散山山雨:这句诗描绘了黄昏时分,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消散,山间开始下雨的景象。 3. 优钵花开处处春: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盛开的花朵。 4. 宝塔寻常凌宇宙:这句诗描绘了一座普通的宝塔矗立在宇宙之中,显得格外醒目。 5. 灵坛咫尺觐星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