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注释】 人臣:臣子。 思国:思念国家。 云岭:山岭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忠孝:对君主尽忠,对国家尽孝。 聊秣马:姑且喂马。 尧云:尧帝的祥云。 赏析: 这首诗写在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以国家为重,把忠诚和孝敬比作亲人,抒发了自己为国家尽忠尽孝的思想感情。 首句“人臣思国似思亲”,点题,表明这是一首抒写自己忧国之心的诗。“人臣”指臣子,“思国”就是思念国家。这里用“人臣”来指作者自己,说自己作为臣子
竹间见梅花呈都运大夫提刑学士一笑 湖外春风未到时,竹间时复见梅枝。 文章不似少陵客,漫对清风无好诗。 注释: 竹间见梅花呈都运大夫提刑学士一笑 湖外春风未到时,竹间时复见梅枝。 文章不似少陵客,漫对清风无好诗。 译文: 湖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竹林间偶尔还能看见梅花的枝条。 我的文章并不像杜甫那样精妙,只能对着清风毫无所成地吟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外春风未到时,偶见竹间的梅花
和梅堂祖心禅师答潭州知府谏议谢凡五遣人召禅师不往 胡床误看碧松枝,自爱壶中日月迟。 冰尽暖沙眠犊子,波间细雨浴鱼儿。 注释:我坐在胡床上,无意中看到碧绿的松树枝条,心中喜爱着壶中的日月,迟迟不肯移动。冰融化后暖和的沙子上,小牛犊安然无恙地睡觉;水面上飘落的小雨点洒在鱼身上,鱼儿也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弋。 译文:我坐在胡床上,无意中看到碧绿的松树枝条,心中喜爱着壶中的日月,迟迟不肯移动
【注释】 金刚经:佛教经典名,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诸佛当年说色空:诸佛当年讲说色与空的关系。 色空已坏合还风:色与空的关系已经败坏,应该回归自然之本真。 定随妙喜山河去:心定要随着妙喜的山河去。 西入维摩方丈中:西方进入维摩诘(梵文Vaisvamikha)居住的方丈室中。维摩诘是印度的一位高僧。 【译文】 有一部金刚经被风吹走,丢失了;现在余干县就是那遗失的地方。当时的知县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再和子育 - 再次与子育(可能指友人)饮酒作诗。 2. 将军誓愿斩楼兰 - 将军誓言要消灭楼兰国,楼兰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 3. 涕泪横流杯酒间 - 在喝酒的时候,将军流下了泪水。 4. 紫气剑埋终未试 - 宝剑被埋在紫色的云雾中,它最终没有机会被发掘出来
【注释】再和子育:再与友人相会。拈:执,拿着。 膝横刀:《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随窦融讨五溪蛮夷,“手执弓戟”,又“跪膝前,手接胡投帢”,可见他武艺超群。今以膝当胸,以示敬礼。 著尽:全穿。 君王赐战袍:据《旧唐书·张仁愿传》记载,唐太宗曾赐给张仁愿锦袍玉带。 使轺(yáo):使者的马车。 【译文】我拿起弓箭,横持长刀,穿上了皇帝赏赐的战袍;谈到灵州,我内心十分痛苦,但今天我敢于谈论这些
气血畏寒身畏劳,养生曾去问参寥。 我今与子俱错计,霜雪正严山正遥。 注释:气血寒冷,身体也感到劳累;曾经去向高僧询问如何养生之道。我现在和你的主意都错了,现在正值严寒季节,山峦遥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绝诗,作者通过自身的感受以及与友人的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气血畏寒身畏劳”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在寒冷的季节里,人的气血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导致身体感到疲劳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过墨斗岭闻鸟声似子规而其形非是:墨斗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相传为春秋时期蜀王杜宇所建。 - 有鸟羽毛非子规,向人如道不如归:有鸟的羽毛不是子规,但向人说话的声音却像子规在叫,让人感到它好像是要回归故乡。 - 使轺不用君多劝,未到归心已似飞:即使不用使者驾车,君王也常常勉励他,但他还没有离开这里,心里已经像是飞到了远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注释】 小梅:指梅花。慈亲:这里借指母亲。安舆:古代的车子。暇日:闲适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母亲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小桃与梅花相间栽种,并想象母亲会喜欢这样的景致,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她会乘着安舆来赏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注释:朔风白昼不胜寒,清晓马行霜雪间。 清晨的北风吹得人难以忍受寒冷,清晨骑马行走在霜雪之中。 纵目还经望云岭,伤心不见采芝山。 我放眼望去,又经过了望云岭,但心伤感,因为看不到采灵芝的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子育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朔风白昼不胜寒”,描绘了清晨北风吹得很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寒冷和孤独。第二句“清晓马行霜雪间”,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走在霜冻雪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