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注】 ①徐道士:即徐灵府。唐代道士。字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②诏:诏书。 ③累:拖累。 ④瓢:指道家修炼用的葫芦。 ⑤琴:指道家修炼用的琴。 ⑥云切:像白云一样轻快。 ⑦行应待鹤频:等待鹤飞。 ⑧林间起相送,渐觉世还淳:《庄子·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此诗中的“林间”当比喻山林,“淳”(纯朴)当比喻道教的清静无为。 【赏析】
四十自咏 闲心虽不动,记性觉潜衰。 棋退难饶客,琴生却问儿。 手慵农器信,身散道装知。 笔砚将何用,除因改旧诗。 注释: 1. 闲心虽不动:虽然心中无烦忧,但记忆力却在悄悄衰退。 2. 棋退难饶客:在围棋对局中退步了,难以向对手解释原因。 3. 琴生却问儿:弹琴时却要询问孩子,说明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处理各种事情。 4. 手慵农器信:手部变得懒惰,不再愿意使用农具。 5. 身散道装知
谢师刑部见召 锦帐公余后,纱巾召见初。 一言欣契合,三拜愧生疏。 译文: 在华丽的帐篷里度过闲暇之后,初次被召见时穿着纱巾。 一句话让我感到非常愉快,但三拜礼后我感到有些局促不安。 渐渐发现诗作中拙劣之处,才明白赞誉都是虚假的。 还能时不时派遣使者,询问到我家中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诗人对刑部召见表示感谢。首句写诗人在锦帐中闲适地度过了一段时光,次句则描绘了初次被召见的情景
【注释】 同大孙状元送杨甫之蒲中:大孙,即大观元年(1089年)进士杨大临,字次公。蒲本舜都州,君思独去游:舜都,即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县西),在黄河东岸。蒲坂为古舜都,因名。蒲坂是古代的交通枢纽,是通往长安和洛阳的要道。 云分五老顶,河喷二妃楼:五老顶,指山西永济县南的黄河小孤山。相传汉武帝曾在这山顶上封过五位仙人,故名五老顶。二妃楼,指河南洛阳市西北的二妃庙。相传是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
注释: 喜大孙状元见访——喜大孙是作者的朋友,状元是指考试中第一名,被录取的人。 道同忘贵贱,陋巷每频看——道路相同,忘却了身份贵贱的区别,经常在小巷子里观看。 相见唯呼字,留题不著官——见面时只是打招呼,留下诗句,没有官职的字样。 狂吟无所忌,静坐有馀欢——自由自在地吟诵诗歌,心情愉悦。 却恨归公署,茅堂会宿难——却很遗憾不能回到衙门里住下来,因为在衙门里住宿很难。 赏析:
【注释】相知有宿缘:相识有前世的因缘。我拙宜名野:我才能差,只能做一名闲官。君廉恨姓钱:您清廉,我恨自己姓钱。唱酬:以诗歌互相酬答,这里指写诗。阁笔:即“挥毫”,指写文章。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诗人任监察御史期间,为赠给友人钱舍人而作。钱舍人与作者情投意合,相互酬唱。但钱舍人刚正不阿,不愿屈从权贵,因此被贬谪,作者为此深感忧虑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题崇胜院河亭:此句表明诗题中的“崇胜院河亭”,即描述崇胜院附近的河亭景观。 - 陕郡衙中寺:陕郡,指唐代的陕州,此地有衙(官府),其中设有寺庙。 - 亭临翠霭闲:亭子位于翠绿的山色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和悠闲。 - 数声离岸橹:数声,表示多次;离岸橹,指的是船上的橹,泛指船只。 - 几点别州山:几个远去的地方,可能指的是从崇胜院出发前往不同州郡的地方。 - 野客犹思住:野客
岳渎精英气,来钟积庆门。 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 仙药宁无种,灵椿别有根。 伫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 赏析: 寇相公即寇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首诗是为寇准的生辰而作,表达了作者对他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社稷的深切期望。首句“岳渎精英气”指的是岳渎两山的灵气精华,用以象征寇准家族的卓越气质和尊贵血统;“来钟积庆门”则指福气聚集于家族之门,预示着寇家的后代将享有无尽的荣华富贵。
春日述怀 春天温暖,走出茅屋的小亭,手执筇竹杖,在溪水旁边散步。 容易了解驯鹿的习性,却难以理解争斗的鸟类之间复杂的情感。 妻子喜欢栽花,我则夸赞孩子们斗草赢了。 反而觉得我太懒惰拙劣,不理解努力谋求生路的道理。 注释: 1. 春暖出茅亭: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于是走出茅屋的小亭子。 2. 携筇傍水行:手执筇竹杖,在溪水旁边散步。筇竹是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手杖或拐杖。 3. 易谙驯鹿性
冬日书事 注释: 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馀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天的景色和感受。诗人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一月天不暖”,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冬月的景象,给人以冷清、寂静之感。这里的“一月”并非指农历一月,而是借用“一月”来比喻整个冬季的时间。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