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这首诗出自《大乘起信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晨朝吃粥,斋时吃饭,人人尽知有。 - 晨朝(清晨):早晨的时间。 - 吃粥、吃饭:指的是在斋戒或修行的日子,人们遵循一定的饮食规定。 - 人人尽知有:意思是每个人都清楚这样的规定。 2. 开单展钵,拈匙放箸,一一不借他人手。 - 开单展钵:打开饭钵,展示里面的饭菜。 - 拈匙放箸:拿起餐具吃饭。 - 一一不借他人手
油油的,开口不在舌头。 莫莫的,滋味看来太薄。 细思量,休卜度。 令人常忆老龙牙,手里把柄木杓。 注释: - 油油:形容事物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 - 莫莫:形容事物平淡无奇,缺乏趣味。 - 细思量:仔细思考或仔细考虑。 - 休卜度:不要猜测或推测。 - 老龙牙:比喻坚韧不拔的品质,如老龙的牙齿。 - 手里把柄木杓:比喻生活中简单朴实的事物,如手中的木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三 注释: - 人从兴化来,接得剑州信:某人从兴化(今属福建省)来到剑州(今四川剑阁),带来了一封来自剑州的信件。 - 说道凌霄峰顶棋盘:信中谈到,在凌霄峰顶有一个棋盘石,传说与钱王有关。 - 元是钱王石镜:据信,这个棋盘石就是钱王的石镜。 - 二十年前一共看:二十年前,我也曾一同看过这个棋盘石。 - 今日重逢,有何照证:今天,我们再次相遇,有什么可以作为证明吗? 赏析
雨中灯,云中月。 最分明,太皎洁。 注释:在雨中,灯光显得特别明亮;在云里,月亮也分外明亮。因为雨和云都把光线反射出来,所以使得这些光源更加明显。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雨天与云中的灯光和月光的对比。雨水打在灯上,让灯光变得特别明亮,仿佛在雨中也能看清楚。而云朵遮挡了月亮的光芒,使得月亮看起来更明亮、更皎洁。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释义: 没有缺憾,就不会知道圆的完美;没有圆满,也不会知道缺憾。 圆形和缺憾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原本就没有圆形和缺憾。 注释: 1. 偈颂:一种佛教赞颂诗文,由四句组成一偈(jù),每句七字。 2. 一百二十三首:指《金刚经》中“如来说法,犹如涅槃等”之后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故不能见如来”之间共123则颂文。 3. 其六十六: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之第66则。 4. 非阙不知圆
``` 一棒打不杀,千古阿剌剌。 是阿谁兮名悉达,更问如何兮四月八。 【译文】 这一棒就能打死我,却永远活在过去的传说里。是谁啊?他名叫悉达多,还有谁能知道四月八日会发生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的交错画面。首句“一棒打不杀”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伟大与永恒,即使受到打击也难以消亡。而“千古阿剌剌”则意味着这些历史故事和影响将流传千古,永不消逝
注释: 1. 禅禅碌碡:禅禅,禅宗。碌碡,石磨子。这里指禅宗的修行方法。 2. 道道木头:道道,佛教用语。木头,指木雕佛像。这里指佛教的修行方法。 3. 会得全无巴鼻:会得,明白理解。全无,完全没有任何执着。巴鼻,即“巴鼻儿”,佛教用语,指佛祖或菩萨留下的印记。 4. 不会却有来由:不会,没有理解到。却有,即“却有因”,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和依据。 5. 云门六不收:云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坐在这里,没有拘泥和束缚。为什么要说这是放逐?动静之间只有一个如来,日常的生活中自然空旷。鹊噪鸦鸣,水绿山青。一切都在流动中任运而不知名,这也是错误地认定了北斗星。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六十九:这是一首诗的标题,偈颂是佛教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诵读佛经。这首诗属于“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一首。 2. 坐本无拘:坐在这里,没有什么约束。 3. 何必曰放
【注释】 偈:佛教语,即佛经中的一种韵文。 颂:佛教语,指诵经。 炙:火烤。 胸前:指胸口。 西来的意:西方的佛法。 的:古汉语助词,无义。 意:意趣、意思。 亲切:贴切、亲近。 不相干:不相投合。 赏析: 这首诗以火炙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为题,描绘了一幅冷暖自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 首句“火炙胸前暖”,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被火焰烘烤着,感受到身体的温暖和安慰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主要内容是表达禅宗的一种观念。 “南薰入奏,殿阁生凉”,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方的风吹进了宫殿,使得整个宫殿变得凉爽起来。这里的“南薰”和“殿阁”都是象征性的名词,分别代表了南方的气候和北方的宫殿。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南方的风带来了清凉的气息,使得宫殿中的人们感到舒适。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南方的风与北方的宫殿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南方风的清新和宜人。 “西来祖意,切忌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