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这首诗的译文是: 声前的句,特别灵活。 既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无是也不是。 从无开始就是铁锤。 注释: 1. 声前句:指佛经中的“一切诸法空”,这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观念,意思是说一切现象都是空的,没有固定的、不变的实体。这里的“声”指的是声音,“前”指的是前面,即在声音之前的部分。 2. 格外机:这里的“机”指的是机会、时机,“格外机”可以理解为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把握机会。 3. 无得无失
注释: 1. 暑往寒来春复秋 - 描述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夏天过去,冬天来临,春天又回到了秋天。 2. 夕阳西去水东流 - 描绘夕阳从西边落下,水流向东流逝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3. 茫茫宇宙人无数 - 表达宇宙中的生物众多,但都显得渺小无力。 4. 那个亲曾到地头 - 指某个具体的、已经到达或接近地面的人或事物。"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亲近的、特定的存在
注释:老杜在风中得到了灵感,随意一开口就成为了一首诗。这其中有一首是特别出色的,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像骑了一头驴却想要马那样别扭。 赏析:此诗赞美杜甫的诗歌创作能力。首联写杜甫在风雨中即兴吟诗的情景,表现出他的敏捷与机智。颔联进一步强调杜甫的才思横溢,一语惊人。颈联则用典说明杜甫有时虽然构思巧妙,但却不能如愿以偿,令人扼腕叹息。尾联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杜甫的诗歌才华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用佛教的语言来表达人生哲理。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同时啐啄不同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人们在同一时间开始努力,但结果却不同。"啐啄"指的是鸟嘴里的食物,"同时"指的是同一个时间点。"不同时"表示开始的时间点不同。 石火电光犹较迟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石火和电光一样迅速,但是仍然晚了。"石火"和"电光"都是形容事物发展迅速的意思。"犹较迟"表示尽管速度快,但是还是晚了。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是佛教徒在念佛、讲经等法会中的唱诵。七十二首:这是禅宗的一首颂赞诗。其三十四:指这首诗。人与境空,境与人会:人与境都是空寂的,境与人也是相通的。百尺竿头,一采两赛:百尺高的竿顶端上采摘,一次只能摘到两串。比喻学有专长,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赞诗,以“人”、“境”为题。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与境的深刻体悟:一切现象皆空,人与境都是空寂的
注释与赏析: 1. 且看双放更双收,有底欢声无底愁。 - 注释: 暂且观察,无论是放出还是收回,都伴随着欢声与愁绪。 - 赏析: “双放更双收”比喻着事物的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双重性象征着人生中的欢乐和悲伤,就像海浪中的泡沫,看似平静却暗含汹涌。 2. 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沙界海中沤。 - 注释: 所有的圣贤如同闪电般迅速而过,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如同大海中的泡沫
【注解】 巇(xi)崄(xian):危险。 平实:平坦、平易。 觌面(di):当面,直截了当地。承当:接受,承担。 元来:原来。 【译文】 在危险的深渊中,寻找着平坦的道路;在平坦的道路上,隐藏着许多的陷阱。 直接面对面地接受它,就可以去面对它;原来这种道路并不宽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人世比喻为“险恶的深渊”,而将人间的道路比喻为“平坦”的道路
机夺机,句夺句。 觌面相呈,更无回互。 棒头有眼,迥出常情,语下无私,如何分付。 注释: 1. 机:禅宗术语,指人的思维、心性等。机夺机,意为通过思维、心性等来争夺或控制机(指人的心性)。句夺句,意为通过句子、言辞来争夺或控制机(指人的心性)。 2. 觌面相呈:面对面地呈现或展示。更无回互:再也没有回旋和互相抵消的空间了。 3. 棒头有眼:佛教中的一种说法,指禅宗的“棒喝”方式,即以棒为眼
【注释】 偈颂七十二首 其三十五:即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偈颂:即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赏析】 这是一首禅宗的偈颂诗。 “即此见闻非见闻”,意思是:眼前的这些见闻并不是真正的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意思是说:没有其他的声色可以呈现给你听。“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意思是说:如果其中的道理已经明了
【注释】 脱然:超脱,摆脱。语默:指语言和沉默。去离微:离开细微的言语。觌面:面对面。持来:给予。付与:交给。 团团:像盘子一样。尖尖:尖锐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荷叶比喻为镜子,菱角比喻成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