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诗句 剑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 南方自古清如镜,何必无端用甲兵。 译文 剑是因不满而离开宝匣,药是为了救治疾病从金色瓶子中取出的。 自古以来,南方就像明镜一样清澈,何必无故使用武器和军队呢? 注释 1. 剑:这里比喻那些心怀不满的人或事。 2. 宝匣:古时用来收藏宝物的盒子,这里指被压抑或隐藏的事物或情感。 3. 药:在此处象征着治疗或化解的手段。 4. 救病
注释: - 杀活纵横得自由:在生死之间,随心所欲。 - 悬崖撒手觅冤雠:形容决绝地摆脱困境或束缚,寻找仇敌。 - 瞎驴灭却正法眼:比喻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 - 射斗寒光夜不收:形容夜晚的寒冷如同射出去的光一样不收回,强调了某种行为的坚决和决断。 译文: 在生死的交织中,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一旦悬崖勒马,便要寻找并消灭仇敌。 迷失了正途,像瞎了眼睛一样,不再有正确判断; 射出的箭如寒光般
【注释】: 1. 偈颂七十二首:即《七十二体颂》,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 2. 其二十六:指《七十二体颂》中的第26首。 3. 箭锋相拄:比喻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分出胜负。 4. 机栝相投:比喻双方的机心、计谋相互契合。 5. 得人一马:意思是获得对方的一匹好马。 6. 还人一牛:意思是让对方付出同等价值的一头牛作为交换。 7. 靴里轻轻动指头:形容说话或办事时轻描淡写,不露声色,暗含玄机。
【注释】 同时: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同时。权实:权宜之计与实际行动。双行:并列,并行。作者:指作诗的诗人。龙虎:比喻有权势的人。交驰:交错奔驰。 【赏析】 此诗写人世间的荣辱得失。首句以“权实双行”起兴,说明世上既有权贵之人,也有平民百姓,他们同在世间活动,但所处的地位却不同。次句指出,这些人虽然都身处于世,但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却是不同的,有的采取权宜之计,有的付诸实际行动。第三句指出
【注释】 偈颂:佛教语,佛教经文诵读时所加的赞颂词句。七十二首是唐代玄奘译师窥基所编的一部颂文集。此诗为其中之一。觌面黑漫漫:当面黑得看不见颜色了。着眼看:仔细看。剔起眉毛才拟议:只有将眉毛剔起才能仔细地想。闻见色声瞒:只听到声音看不到颜色。 【赏析】 这首偈颂,写一个僧人看佛经的情景。开头两句,说这个僧人在读经的时候,由于眼睛不好,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字迹
注释: 量外机,格外句。量外机是禅宗用语,指超越一切的悟性与机锋,而“格外句”则是指超出常规的言辞或句子。在这首诗中,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某种超越常态的智慧或言论。 凡圣迷魂,佛祖罔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凡人还是圣人,都容易被迷惑或迷惑他人,即使是佛祖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这里的“迷魂”和“惘措”都是佛教用语,分别表示被迷惑和迷惑他人的意思。 无本据,声前切忌错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偈,梵语的音译。颂,梵语的音译。阿师,僧名。斋,佛教用语,指供佛、诵经、念经等宗教活动。窖埋,把尸体埋在土里。卒,同“猝”。避,回避。平地,平坦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一个僧人被他人误认为尸体,而遭到掩埋的场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凄凉,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信仰的一种误解和偏见
诗名:《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八》 声前一句盖诸方,指出乾坤是大唐。 但见皇风成一片,不知何处是封疆。 注释:此诗为宋代释祖钦所作,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盛世的赞美以及对国土疆域辽阔的感慨。"声前一句盖诸方",意指声音或言语可以传遍四方,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指出乾坤是大唐",则是指大唐帝国如天空般辽阔无垠,国力强盛。"但见皇风成一片",意味着皇帝的德政如同和煦之风
雨散云收月正明,无端平地鼓雷霆。 惯曾坐断乾坤客,唤作窍中蚯蚓声。 注释:雨水散去,云彩消散,明亮的月光照耀大地,却突然在地面上响起了雷霆般的轰鸣声。这雷声宛如一个经常控制着天地的客人所发出的声音,让人联想到那些细小的、仿佛是蚯蚓般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以及它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感。首句“雨散云收月正明”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注释】偈颂:佛家语,一种佛教诗歌形式。七十二:古代传说中佛祖成道时,从七宝莲座上降下七朵莲花(即七色光),散于世间,故称七十二。偈:即一首长诗,多用于佛家讲道或诵经。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佛性之妙的诗。电光石火是形容时间短暂、瞬息万变的,而佛性则是永恒不灭的。诗人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佛性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