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寄丘钓矶 高丘远望海,秋思穷渺弥。苦吟有鬼泣,直钓无人知。有时卷龟壳,箕踞食蛤蜊。落日明云霞,狂风舞蛟螭。全生带笭箵,聱叟漫奚为。一笑横大江,列岫浮修眉。画图障我目,隔此天一涯。欲携我蓑笠,风雨从所之。渔僮缓鼓枻,惊我白鹭鹚。我欲从伊人,薄酒分一卮。 【注释】: 1. 寄丘钓矶:在山岗上钓鱼。 2. 高丘远望海:登上高处远望大海。 3. 秋思穷渺弥:秋天的思绪无限深远。 4. 苦吟有鬼泣
这首诗由五首四句的绝句组成,每首诗都以“寄梅坡”为题,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 乔木耸下翠,好鸟鸣嘤嘤。 注释: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欢快地鸣叫。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梅坡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二首: 岂不爱吾庐,感此求友声。 注释:我怎能不爱我的茅屋,被你的声音所感动。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希望好友能来与他共度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筛选、判断。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 “龙山在何许,驱车故城东”:问龙山在哪里,驱车上旧城东。 “壮游值佳月,高怀激清风”:壮游正值好月夜,豪情激励着清风
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不详,内容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一、首句解析 - “别来柳初茁”:这句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柳树刚刚发芽。 - “今见兰吐芳”:这句描述的是夏天的景象,兰花已经盛开散发香气。 - 注释: 这里“柳”与“兰”分别代表春夏两个季节,通过季节的变化引出下文对友情的思念。 二、中间四句释义 - “怀哉佩兰人,欲制芙蓉裳”:
【注释】荷:荷花。皪:花枝上露水润泽的样子。暖风:温暖的气息。 【赏析】此诗描绘了早春初梅傲然挺立,不畏严寒的生机。全篇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而含蕴丰富,耐人咀嚼。“荷已全凋菊未残,一枝的皪照江干。”首句点出时令。早春时节,正是百花凋谢、万物复苏的时候,荷花已经全都枯萎凋零,菊花也还未完全凋败。诗人抓住这个特定的时间,用“荷已全凋”和“菊未残”来表现时序的特点。第二句是说早梅在这时节中独自盛开
己卯年六月十一日写在石室壁上。 晏坐画图出,银屏列郡山。 几案空水接,舟楫窗窦间。 清风荡炎瘴,异趣起懦顽。 梦随白鸥去,静看飞鸟还。 夜深忽闻笛,何处明月湾。 注释: 1. 己卯: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2. 书石室壁:在墙壁上题诗。 3. 晏坐:安闲自在地坐着。 4. 图画出:画出图画来。 5. 银屏列郡山:屏风上绘有排列整齐的群山图案。 6. 几案空水接
这首诗是王会溪为赵见泰的《山中采菊》所作的和韵之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翠节摩秋云,朱轓映朝彩。 欣欣两宾主,济济众僚寀。 此会良已希,斯文固应在。 寂寞秋后香,今晨有人采。 注释: 1. 翠节摩秋云:翠节指的是绿色的衣服,摩秋云形容衣服的颜色与秋天的云彩相映成趣。 2. 朱轓映朝彩:朱轓是指红色的车,映朝彩形容红色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3.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结彼山下茅,对此山上瀑。 结:搭建。此:这。结彼山下茅,搭建山脚下的茅屋;对此山上瀑,面对着山上的瀑布。 白日成蹉跎,长年抱幽独。 白日:白天。蹉跎:虚度时光。长年:长时间,长久地。抱:怀抱。幽独:孤寂。 嘤嘤自禽鸟,踽踽乱樵牧。 嘤嘤:鸟儿鸣叫的声音。踽踽:孤独的样子。禽鸟:飞禽,这里指代鸟。樵牧:砍柴放牧的人。 门巷何多车,山中有佳菊。 门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写的诗句是“次枯崖上人催梅韵”,然后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具体分析。“黄叶萧萧雨滴阶”意思是秋叶萧瑟,秋雨洒在台阶上,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梦魂飞到瀑边梅”意思是说诗人梦中来到瀑布边观赏梅花,用“梦魂”“瀑布”等关键词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遥知楖栗山中老”意思是远想那楖栗山上的梅花已开过了
注释: - 题纯阳洞:题,题咏、题字。纯阳,指道教的仙人吕洞宾。此诗是道士在纯阳庙题写的。 - 道士当年九日山:道士,即道士。九日山,相传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故居,又称王家山,在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西北。传说王之涣于重阳节登九日山赏菊,饮酒赋诗,并在此与李氏结为夫妇。 - 侧身西望翠云间:侧身,侧着身体。西望,向西眺望。翠云,形容山峰如绿色的云朵。 - 一枝乞倚纯阳洞:一枝,一茎。乞,乞求。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