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注释: 接流晴灌菊,陟巘昼扪萝。 地僻经行少,心闲兴趣多。 瘦筇县树底,坏衲晒岩阿。 清盥无馀事,因笺证道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静坐冥想的生活状态。第一句“接流晴灌菊”,描述了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灌溉菊花的情景;第二句“陟巘昼扪萝”,描绘了作者攀爬山崖,触摸青藤的情景;第三句“地僻经行少”,表达了由于地点偏僻,经过的人较少,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懒骑金匼匝,喜弄玉参差。 “懒”是形容不勤快的意思;“匼匝”即车盖;“弄玉”指玩弄琴瑟。这两句是说:我懒得像金匼匝的车盖那样,整天闲着没事干;喜欢弹奏琴瑟,就像玉器一样。 宇宙清宁日,山林老耄时。 “宇宙”是指天地万物;“清宁”即安宁;“山林”比喻隐居之地;“老耄”指年纪大;“时”指时间。这两句是说:在宇宙安宁、世界太平的岁月里,我选择了隐居生活。 处中知守节,履正在观颐。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去春来。一月:一旬,即十天。积雨:连绵的雨水。兼旬:连下十多天。潦水:积水,雨水。新:形容天气阴沉。乐岁:欢乐的一年。阴沴:阴暗、不祥之气。广轮:指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也比喻恩泽普施。 【赏析】 春雨连绵不断,一直下了十来天。此时,正值农闲季节,百姓盼望着有个欢乐的年头。但是,久雨不止,却给人们带来不少困难:庄稼不能及时插秧或收割,房屋漏雨,道路泥泞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分析: 1. 素履安吾分:穿着朴素的鞋子,心安理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自豪和满足,认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外在的物质无关。 2. 深居去俗嫌:隐居在深山中,远离尘嚣。这里体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3. 襟怀高莫儗(mònǐ):心胸开阔,不与他人攀比。这句话强调了诗人的自我修养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4. 材力老逾添:虽然年岁已高
元日试笔次张泉民读书庄杂兴八首 第一首 自将茨覆屋,远胜树为巢。 译文:自己用茅草搭建房屋,比树木建窝更好。 注释:茨:草本植物茅草(即茅柴)。远胜:远胜于。 赏析:诗的前两句以“我”与“树”作对比,突出“我”的聪明才智胜过了树木,也表现了对“我”的敬佩之情。 第二首 径曲苔花匝,溪回浪影交。 译文:小路弯曲,苔藓覆盖着小道两旁;溪水回旋,水波荡漾,映出水中的倒影。 注释:径:小路。匝:环绕
《元日试笔次张泉民读书庄杂兴八首》是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诗作。此诗是一首描写作者在读书庄时的生活情景和抒发自己对人生、功名的看法的七言律诗。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乡里陈留远,才名二十馀。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出生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陈留),我的才学名声已经二十岁有余了。 文章宗太史,诗法媲黄初。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写作才能受到了古代著名学者的影响,我的诗歌风格也与汉代初期的黄初时期相似。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道陕循墟曲:描述诗人行走在荒凉的乡村小路上的情景。"道"指的是路径,“陕”可能是某个地名,“循墟曲”则形容曲折的乡间小路。 2. 桥低与岸平:描绘了一座与河流平行且高度较低的桥和河岸的景象,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3. 风前松子落:描写了风吹过松树林时,松子随风落下的情景。这里的“风前”强调了风的方向,而“松子落”则是自然物动态的具象化表达。 4.
以下是对《南村后杂赋十首》的逐句翻译,其中包括其原文、诗句、译文以及一些关键词的解释: - 原文: 路直华亭谷,林藏处士家。 葵菘浮雨甲,粳秫吐晴葩。 埘羽肥堪缚,溪鳞巨易叉。 客来留共酌,浊酒不须赊。 - 译文: 小路通向华亭谷,林中藏着隐居的处士家。 葵菜在雨中摇曳,粳稻在阳光照耀下吐露花苞。 鸡饲料充足肥美适合捕捉,溪鱼众多易于捕捉。 客人来访留下共饮,浊酒不用付钱。 - 注释: -
【注释】 元日:正月初一。试笔:指文人在元日写诗,表示新年立志。次:第二,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倒序。张泉民:即张志和,唐代著名的道士诗人。读书庄:作者的读书屋。杂兴:闲散之诗。八首:共八首。苍玉佩:用玉制的佩饰。紫金沙:用紫色的砂砾炼成的药石,用以炼丹。王衍:东晋时期,权臣王导曾隐居会稽永兴县(今浙江萧山)西山,后人称“王隐”。瓠巴:战国时楚人,善鼓瑟。有时因客到:有时候因为客人来访。西家
注释: 杖屦来相访,柴门倒屣迎。 好春尊蚁绿,清夜烛花明。 每苦连旬别,相逾半日程。 如今宜尽醉,足以慰平生。 赏析: 这首诗是曹雪林在夜宿草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热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第一句“杖屦来相访,柴门倒屣迎。”描绘了诗人被邀请来访的情景,诗人拄着拐杖,穿着鞋袜,兴冲冲地来到草堂门前,看到主人热情地开门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