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雨中过泉教张子开 在雨中经过泉水,叫来张子(张志和)一起打开窗。 平生剡梦十八九,短策还经静者居 一生的梦想是像《世说新语》中的王右军那样隐居,用短小的文稿去拜访一位清静的隐士。 一曲好溪山起处,数声疏雨雪初来 一曲美妙的溪山从高处开始出现,几声稀疏的雪花在清晨降临。 赏析: 全诗以雨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子在窗前欣赏美景、吟诗作对的情景。首句“雨中过泉教张子开”,点明了这是一场雨天
注释:大的文章,没有方法必须自己去领悟,小的言语有益却很难寻找。 现在的人讨厌这种老式的幽默,以后人们回忆起来,它的价值直追千金。 赏析:这是一首赠诗,陈养晦是作者的朋友。诗人以“送”为题,从两个方面对友人陈养晦进行赞美。第一首赞扬他能够自己领悟文章的深微奥妙之处;第二首赞扬他对语言的精炼,使语言更加优美。诗人称赞友人的文采和才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
解析: 1. 诗句解释: - 第一句“有人示山水画卷以为元晖作求诗”:有人展示一幅山水画卷,认为这是元晖所作并请求诗歌。这里的"示"意为展示,"为"是作为或给的意思,"求诗"则是请求诗歌的写作。 - 第二句“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砚山山下的小狐狸,如今已无文彩斑斓。这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景象,砚山和山下的小狐狸,通过文彩的描绘显得生动而多彩。 - 第三句“一坞乱云浓似潻
诗句如下: 波痕如树树如烟,更是春阴小雨天。 译文如下: 江面上的涟漪仿佛是树影,而那细雨中的江水又像烟雾一样弥漫。 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面的景色。戴表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朦胧的春日雨景中。他运用了“波痕如树”、“树如烟”等意象,将江面与树木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春阴小雨天”来增加诗歌的氛围感
【注释】李元中:唐代诗人,字景和。秀才:古代的科举考试,通过者称为秀才,是士人的初级功名。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游历诸公间。开头二句“愁中待醉何曾醉,梦里还家不是家”,道出了作者的心境。在诗中,他以酒解愁,可是却愁更深了。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浅显,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诗中自问自答:“愁中待醉”说明他愁闷到了极点;“何曾醉”则进一步表明他愁闷之深,以至饮酒也难以驱除
诗句原文: 桃花寺石台 台前藤藓碧交加,台下清流直又斜。 待得丹成知几日,春风随分野桃花。 注释与赏析: 1. 台前藤藓碧交加:描述石台前方生长着茂盛的藤蔓和苔藓,颜色呈现出深绿与浅绿色的交错,如同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2. 台下清流直又斜:描绘的是石台下边的水流,清澈且曲折,水流的自然形态给人以宁静而和谐的感受。 3. 待得丹成知几日:表达了一种期盼或等待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耸脰攒蹄一驻鞍,毡衣韦帽白漫漫。 - 注释:“耸肩低头,蹄子聚集在一起停止前进。穿着毡毛织成的衣物和皮帽,四周一片白色。” - 译文:他耸起肩膀低下头,蹄子聚在一起停下来,穿着毡毛织成的衣服和皮帽,周围全都是白色的。 2. 只应田舍骑牛者,无此风沙踏雪寒。 - 注释:“只有那些在田间放牛的人,才不会有这种风沙吹打雪中寒冷的感觉。” - 译文:只有那些在田间放牛的人
过姑苏 水天弥望接青芜,云气漫漫近又无。 一色好风三百里,挂帆安坐过姑苏。 注释:姑苏指的是苏州,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古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船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他乘船经过的美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小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姑苏的自然景观。首联“水天弥望接青芜,云气漫漫近又无”写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看到一片水天相接的景象,天空中云雾缭绕,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
注释: 西塞山图:描绘西塞山的画。 空中生业寄鱼蓑,云是亲情水是家。 在空中飘着生计寄托在鱼网和蓑衣之上,就像云是我的亲情,水是我家的家园。 便有踪由无处觅,春风岸岸野桃花。 即便有迹也无处寻找,只有春天里岸边盛开的野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塞山美景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西塞山上的自然风光。 “空中生业寄鱼蓑”,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空中漂浮的生活状态
注释:五云山图:描绘了一幅五云山的画卷。林庐深插紫孱颜,一点渔舟带暝还。但得身闲无俯仰,人间处处五云山。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五云山的美景,展现了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他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