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注释】荀陈聚星图:指画有群星环绕的荀氏家族画像。州里相过:乡里中互相访问。未厌频,指往来频繁。居然:果然。踪迹动星辰:比喻其人名声显赫。诸公:古代称同僚或朋友为诸公。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荀氏家族画像的诗。首句写他们来往频繁,名闻乡里;次句写他们声势显赫,名动四方;三句写他们的事迹辉煌;四句说他们不画自己的像,却专门画那些没有名气的人。全诗语言平实质朴,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
【注】:坊州:唐代的州,今陕西、甘肃一带。青粘:即紫胶,一种树脂类物质。古瓷瓯:古代的陶瓷器皿。 谢邻友陈仲学秀才惠玉芎苗二首 坊州杜若自堪羞,沛国青粘亦懒求。 那似一丛苍凤尾,等闲收味古瓷瓯。 注释: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这里泛指秦岭以北。杜若:一种香草,也称为“江蓠”、“山姜”。古人认为它有避邪的神奇功效。堪羞:值得珍惜的意思。 沛国:今江苏省徐州市。青粘:紫胶,一种树脂类物质。 那:哪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君家自有头风药”,以喻玉蜀黍为良药。次句用青青竹素园,暗指种植玉米之地,也暗含了作者的居处。“此物但堪供暑啜”,言其虽能解暑,却只能充作饮料。三句“肯来相就发清言”,则是说玉米虽不能作为主食来享用,但它的籽粒却可供人们食用,可以榨油、磨粉等,所以说玉米虽然不中吃,却中看,值得人们去欣赏它。 译文: 你的家有治疗头痛的良药——那就是你自家种的青绿的玉米苗
【注释】: 瑞上人:指宝叶山中源悟师。瑞,这里指祥瑞、美好。 布衲百结面如痴:穿着用粗麻线织成的衣服(布衲)的和尚(僧人),脸上像痴了一般,神情恍惚。百结,形容衣服的质地粗糙。 十年前:指作者在十年前与源悟师相别之时。 耽诗:喜爱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瑞上人求诗”为题,抒发了自己对源悟师的深厚情谊。 首联“宝叶山中源悟师,布衲百结面如痴。”直接点明了诗题中的“源悟师”
【注释】 茅斋:茅草屋。红杏园林:红色的杏花,是春天的典型景物。 过花:经过盛开的花朵。远陂(pí):远处的水塘或水坑。深草:浓密的草丛。乱鸣蛙:雨后青蛙叫得很响。 春风不问茅斋小,自向阶前长笋芽:春风不理会这间简陋的茅屋,却自己跑到阶前去生长嫩竹笋。 【赏析】 这首七绝写早春景色。诗以“早”字领起,首联即点出时间是早春时节;“雨过花”三字写出了天气的晴好、春光的明媚。次联由景及人
丙午清明日青塘道中 三里五里沙路平,一番两番溪雨声。 无奈春风动人处,紫荆青李满林生。 注释: 1. 丙午:指唐僖宗乾符三年。 2. 青塘道:即今安徽省泾县青弋江两岸的道路。 译文: 三里五里的沙路平坦,一次又一次的溪水声音。 无奈在春风动人的地方,紫色的荆树,青色的李子满山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江南春色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江南的美景
【注释】酬:答谢。陈秀才:指诗人的朋友,姓陈。一春一百二十日:指一年之中有一百二十天,也就是闰年。直与破除风雨去:直率地和风破雨而去,形容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今年浑似不添春:今年的春天好像没有增添什么。浑:全;似:好像;浑似:好像一样。 【译文】 一年中有一百二十天是闰月,闰月中又有多少日子开眉笑眼呢? 我直接地迎着风雨而去,今年似乎一点也没有增添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徐:指春秋时齐国的名臣徐福。 避秦:逃避秦朝的统治。 海天东去不通津:海天一色,水天交融,连船只也难以驶过,故说“通津”不通。 绝知胜似桃源境:知道这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还要好。 男女同行五百人:男女老少一同行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战国时期齐相国田忌事的咏叹。 首句写景。诗人最爱徐福的为人和才智,想避秦之害,但徐福不愿来,只好作罢。 第二句写徐福来到海上,船行无路
第一句释义:在风前新解开了锦鞍鞯,雪色模糊雾色寒冷。 第二句释义:这物人间无处着落,千金只可画图观赏。 第三四句释义:题于李子昂的《照夜白》诗上。 注释:子昂:李白号青莲居士。照夜白:李白曾以照夜白马名诗。 赏析:这是一首咏马诗。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表现对李子昂《照夜白》诗的赞美之情。首联写解鞍、见马之景;颔联写马之特点;颈联写此马难觅,只能画图欣赏;尾联点明题诗。全诗意境高远
注释:源公作诗时,瑞上人显得可怜;他的声音也像山林中清脆的溪流。听说他的风采非常出众,白皙的面颊和黑亮的头顶照人如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才华与风度。诗人通过对源公作诗时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这位文人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