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梨洲寺的诗,通过对梨洲寺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梨洲寺 - 注释: 梨洲,指的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 不知何处起钟声 - 注释: 不知道从何地传来的钟声。 云作楼台雾作城 - 注释: 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楼台和城墙一样。 洲上稻肥初起垡 - 注释: 稻田中刚露出的嫩苗,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注释: 1. 梨洲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岩风景区内,为宋代诗人陆游曾祖父陆佃的故居。 2. 一区鸡犬白云巅:形容梨洲寺周围的景色优美宁静,如同仙境一般。 3. 乱后来看意惘然:意为在战乱之后,看到梨洲寺这样的景象感到心中茫然,不知所措。 4. 劫火尚余唐殿宇:意思是说虽然经历了战乱,但是梨洲寺仍然保留着唐代的建筑风格。 5. 土风宁是晋山川:意为这里的风俗习惯与山西的山川风光相似
【注释】 登海山:登上海山,即登上泰山。 眇如芥:渺小得象芥子那样。芥子是很小的种子,比喻事物微小。 九州:指中国的九州。 东平曹子贞:指曹学佺,字子贞,山东汶上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蓟丘曹克明:指曹克明,字克明,河北丰润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赏析】 此诗作于崇祯五年(1632),时诗人在东平为县令。曹学佺、曹克明兄弟二人都曾到过泰山,与诗人有交往
【注释】 神:精神。穆满:古国名,在今伊朗境内。驾:驾车,指御车。载:载于车上。 方寸心:指内心、思想感情。扰扰:纷杂的样子。躯壳:躯体。外:表面、外表。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追求超脱的愿望。首联写自己虽身处繁华世界,却如驭空御云的神仙般,不受尘世羁绊,悠然自得;颔联写自己虽然身在红尘之中,但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不随波逐流。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的厌倦和追求超脱的决心
【注释】 江村:指江边村落。九日:指重阳节。江城:指临江的城镇。《汉书·王吉传》:“吾家旧北迁,自洛之江州。”颜师古注:“江州,即今江都县也。”角:古代乐器。这里指江边的山。白衣:指送菊花的使者。“白衣”本为汉时隐士穿的衣服。 【译文】 去年九月还在江城角,还能迎风把酒一杯。 今年重阳没有观赏菊,谁家的使节来送菊花。 身体像雁飞还难停泊,时光不就像潮水一样流逝? 还有南山能会人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解读”,那么答题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把握关键句子的意象,最后分析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手法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重点词句,尤其是一些重要词语或句子。 1. 兵后见三江口木芙蓉盛开:在兵乱之后看到了三江口的木芙蓉盛开。 2. 江上秋花无数生,红红白白照江明
诗句释义与赏析 游西峰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对西峰景色的赞美之情。"西峰"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自然或文化景观,而"游"则表示诗人对此景点的游览或赏析。 山回水抱西峰寺 这句描绘了西峰周围的山水环境,以及其周边的西峰寺。山水环绕,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二十年前日日来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西峰的频繁访问和深深的情感。"日日来"表示诗人每年都去那里,强调其对这个地方的依恋。 一出居然负丘壑
【注释】 1、兵:战争。 2、脱命:脱离战乱。 3、复还:返回。 4、白岩山所舍:作者在白岩山上的住所。 5、作:写,创作。 6、真如土:真像土块一样。比喻无用。 7、比邻:邻居。 8、晡(fú):晚上。 9、比:通“妣”,母亲。 10、呻吟:形容因病痛苦地呻吟。 11、安西计:到长安去的计划。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晚年流寓他乡时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乱世和穷途的感慨
鄞塘田家 经过秋天,心事变得颓废。客舍山村,眼病复发。 识路牛羊,缘着山坡走过;通家的燕子,飞到房檐下来。 饿了就从野外的酒壶里分些蔬菜饭吃,渴了指邻家的帘子赊买黍米酿成的酒喝。 人生百年,谁又能比?髯公的鼾声,响彻整个白天。 注释: 鄞塘田家:鄞塘,即今浙江鄞县。田家,指农家田园生活。 经秋心事转衰颓:经过秋天,心事变得颓废。经,经过。秋,这里泛指一年。心事,这里指作者的愁绪。衰颓
江海悠悠不为名,年深识尽世间情。 于人有信惟潮候,去处无嗔是鹊声。 新欲收书添累重,旧曾学剑向财轻。 如何此日投闲迹,又结精庐傍古城。 译文: 江海悠悠地流淌,不为名利所动,岁月漫长,我深知世间人情冷暖。在别人面前,我总是以诚信为本;离开后,我从不怀恨,因为我知道喜鹊的叫声总是吉祥。新近想要收拾书籍,却发现越积越多,过去曾经学习过剑术,现在反而更加看淡钱财。如今,我选择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