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张景忠学正之平江 江南最好说苏州,傍得闲官也自由。 市舍酒香春四坐,湖田租熟雪千舟。 歌成烂熳乌丝写,意到萦纡画鹢游。 我亦少年心性在,经从准拟作遨头。 注释: ①学正:古代官名,掌教化训导州郡生徒。 ②闲官:悠闲的官职。 ③春四坐:指春天饮酒聚会。 ④湖田租熟:指春天湖田里收获成熟的庄稼。 ⑤乌丝:古代写字用的黑笔。 ⑥画鹢(yi):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船。 赏析:
诗句翻译与赏析: 首句:"贫贱知心老弟兄,只疑相得似前生。" - 这句诗表达了对老弟兄深厚感情的赞美,他们即使在贫困和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里的“相得”可以理解为彼此心灵相通,如同前世的缘分。 - “只疑相得似前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联系,仿佛是前世结下的不解之缘。 次句:"避穷无地犹贪学,负谤如天底用名。"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即使面临贫困
【注释】 壬午:即公元1062年,唐僖宗中和三年。六:序数词,表示次序。八日:指农历六月八日。书怀:写在书简中的诗文。怀人:怀念故国的人。鳞鸿:比喻书信。鸿雁传书。避地:躲避战乱的地方。春园:春日的花园。草树长:花草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医俗具:治病的工具。呆方:药饵。修吴语:学习吴语(古吴语的一种方言)。炫楚装:炫夸楚国的服装。炫,炫耀,夸耀。白茫茫:形容海上的浪花很大,一片白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兵乱后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急报传来又不真”,意味着战争的紧张氛围虽然存在,但并没有真正的爆发。这里使用了“急报”和“不真”来表达战争的不确定性,暗示战争的紧张气氛虽未真正到来,但却让人提心吊胆。 第二句“迎门翁稚笑声频”,描述了家中老人和孩子无忧无虑地欢声笑语,表现出家庭的和谐与安宁。这一句通过对比战争前的平静和现在的战争威胁
耕休 耕田休息何处散烦劳,东埭西梁信所遭。 溪水清清照鱼影,山风细细落松毛。 无名野草疑皆药,有韵村谣例近骚。 稽古祗堪农圃用,莫将车马误儿曹。 注释: - 耕休:停止耕作休息。 - 何处:指什么地方。 - 东埭西梁:泛指各地。 - 信:确实。 - 溪水:指小溪里的水。 - 清清:清澈的样子。 - 鱼影:指水中的鱼的影子。 - 山风:指的是山上吹来的风。 - 细细:轻柔细致的样子。 - 松毛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万骑南来驻不留” - 关键词: 南来,驻留 - 译文与注释: 成千上万的骑兵南下而来,却停留驻足,没有继续前行。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场面,南方的大军浩荡而来,却没有继续深入,而是选择了驻留,可能是因为遇到了某种障碍或者有其他任务在身。 2. “衣冠客此镇林丘” - 关键词: 衣冠客、林丘 - 译文与注释: 穿着官服的人们在这里定居
辛亥年(公元1901年)七夕节时,我与诸位好友在西湖竹阁饮酒作乐。 画鹢凌风汗漫游,雨声飞出万山头。 江湖辽阔,边城高耸,吴越之地音调悠扬,客居他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温柔。 野树有枝犹系马,官荷无叶不藏鸥。 十年浪迹红尘道,今日登城始识秋。 注释: 1. 辛亥岁:指辛亥年,即公元1901年。 2. 竹阁:指西湖边的竹楼。 3. 画鹢凌风:形容船儿划动的样子轻盈优美。 4. 汗漫游:形容乘舟畅游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食藕场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地逢平处亦萦回”,描绘了一个景象:在平坦的地方,食物的味道也变得复杂起来,仿佛是在绕着一个圈子一样,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萦回”一词,形象地表达了食物味道的变化,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句“不是逃兵底肯来”,这句话似乎在说,那些逃兵们不会来这个地方吃饭。然而,实际上这里的食物并不仅仅吸引逃兵,它同样吸引了许多人,如诗人自己和邻县的人
诗句: - 四明山中逢晴:描述了在四明山中遇到晴朗的天气。 - 一冈一涧一萦隈:形容四明山的地形起伏,有山冈、小溪和曲折的山道。 - 新岁新晴始此回:意味着在新一年的晴天中首次来到这里。 - 莎坂南风寅蛤出:描述在莎草坡上,南方风吹拂下,蛤蜊开始出现。 - 茅檐西日一禽来:描绘在茅草屋的西面,太阳升起时,一只鸟飞来。 - 人迷白路羊群石:形容迷路的人被石头阻挡,无法找到方向。 - 水卷青天雪里雷
诗句:莫怪诗翁不出山,诗多那得是山间。 译文:不要责怪诗人不下山,他的诗歌真实如山间自然。 注释:清溪:清澈的小溪;莺啼树:黄莺在树上欢快地歌唱;朱颜: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赏析:这首诗以“正仲”为题,通过描写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